目前分類:藝術文化與隨筆 (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發表時間 文章標題 人氣 留言
2024-08-25 全民斯德哥爾摩症:《紙房子:韓國篇》 (101) (0)
2023-10-15 「情緒資本主義」和「市場導向型人格」:《黑鏡》第三季第1集〈急轉直下〉 (212) (0)
2023-09-28 薩拉馬戈《盲目》:災難中如何活得「像個人」 (88) (0)
2023-08-02 薩拉馬戈《投票記》:高明的政治寓言 (70) (0)
2023-07-13 我們都生活在史金納老鼠箱之中:行為學派才是隱形的主流論述與實踐 (129) (1)
2023-07-05 《我們的藍調時光》:恩喜的「理想化」心理機制 (191) (0)
2022-08-10 《我的出走日記》:廉美貞的「前男友鎖鏈」 (925) (0)
2022-07-25 蒜味千層蛋糕 (127) (1)
2022-07-22 憂鬱症患者出櫃 (141) (0)
2022-01-20 「冒牌者症候群」:心理-社會的觀點 (257) (0)
2021-10-30 《魷魚遊戲》中的姜曉和智英:事件、哀悼、共在 (274) (2)
2021-07-05 如何看待「勵志書」? (448) (1)
2021-03-07 小確幸:心理-社會的(psycho-social)成因與追問 (617) (0)
2021-01-22 「自我」興衰史(6):自我被取代 (125) (0)
2021-01-14 「自我」興衰史(5):自我優化、自我外包 (135) (0)
2021-01-05 「自我」興衰史(4):自我的量化 (100) (0)
2020-12-29 「自我」興衰史(3):自我強迫症 (137) (0)
2020-12-23 「自我」興衰史(2):自囚於自我 (130) (0)
2020-12-18 「自我」興衰史(1):自我被誕生 (217) (0)
2020-04-03 從「權威的世紀」到「自我的世紀」 (131) (0)
2020-02-23 人與社會網:三種社會圖 (202) (0)
2020-01-12 分析場景圖:三種分析師的樣貌 (216) (0)
2019-12-11 關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的幾個問題 (5414) (0)
2019-11-08 困境圖:看不到出路的幾種可能 (269) (0)
2017-05-27 有知無感和縱容社會:光復中學納粹扮裝事件後續解析 (126) (0)
2015-03-21 能不說「我當初就告訴過你」嗎? (182) (0)
2014-08-25 科學與科學主義:拆解紀錄片《DSM〈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致命騙局》 (663) (0)
2012-12-05 向墨西哥女市長戈羅斯蒂塔深深地致哀與致敬 (452) (0)
2012-09-10 綿羊、野狼,或其他? (33) (1)
2012-06-28 披著柯南外衣的P. Freire:批判教育學對話過程 (108) (0)
2012-06-02 創意設計的舉例:緯來日本台的「男女糾察隊」某單元 (245) (0)
2010-05-18 神奇的加減法 (130) (2)
2010-02-02 最難渡的不是親人 (205) (0)
2009-10-31 不是無法拒絕誘惑,而是極力迴避焦慮 (70) (4)
2009-09-08 救災志工的轉化症(轉貼新聞) (41) (0)
2009-08-21 給子孫留下一個「什麼?!」 (538) (0)
2009-08-16 值得深思的捐款邏輯 (70) (0)
2009-08-08 人類把自身看得還不夠高(動物權之二) (66) (0)
2009-08-08 人類把自身看得太高?(動物權之一) (569) (0)
2009-02-03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233) (5)
2008-07-24 畫中有畫,畫中有話: 論馬格利特 Magritte, R. (714) (0)
2008-07-01 轉載:我有病,但我很想笑 (41) (0)
2008-06-24 論羅蒂Richard Rorty的反諷主義理論和反諷主義小說(下) (126) (0)
2008-06-22 論羅蒂Richard Rorty的反諷主義理論和反諷主義小說(上) (251) (0)
2008-06-19 尼采的美學評述:法提莫Gianni Vattimo篇 (465) (0)
2008-06-17 尼采的美學評述:德勒茲Gilles Deleuze篇 (265) (0)
2008-06-08 咫尺天涯:論Walter Benjamin的「光暈」和「技術」兩概念 (2827) (0)
2008-06-08 從「女性專用車廂」來看:規約如何違反其自身 (23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