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場景圖:三種分析師的樣貌

 

 

一、分析師的基本功

分析場景1.png

案主來到分析室,分析師要針對案主的主觀困境:心碎、困擾、不知所措、焦慮等。

這時,分析師的基本功,是鼓勵案主能夠儘量述說。而分析師要用「三隻耳朵」去聆聽,並且追問。

第一隻耳朵,聽到案主所說的表面、字義的內容。知道案主所陳述的狀態,具體、客觀來說,是什麼意思。

第二隻耳朵,聽到案主的言外之意,或是背後的潛台詞,或是無意識願望。把表面內容底層所潛藏的各種可能性,一一幫他挖掘出來。並跟案主確認討論,是否自己的解讀有誤,是否自己過於獨斷,或過度詮釋。

第三隻耳朵,是最難的,但也是最重要的,是分析的後設層次。分析師要能夠聽到自己如何進行判斷,如何掌握線索。這其中是否糾纏著自己的習慣、偏見、誤區、盲點。

運用「三隻耳朵」,目的是從中找到案主之情結的關鍵核心,釐清他的問題真正所在。

 

二、淡定的分析師

分析場景2.png

在分析過程的後段,會遭遇到一段險境,這是分析的難關,也是抵達案主核心問題之前,很容易遇到的抵抗。此時,案主的主觀困境和心理狀態會惡化,他會到墜入深淵的境地,因此他會抗拒這個階段。

案主抗拒的方式,會針對分析師而來,這是基於移情的作用。案主把過往的痛苦和憤怒,投射到分析師身上,對分析師展現攻擊和恨意。看起來彷彿是兩人關係的惡化,但其實不是,這是案主本人在揭開他最後一層保護層之前的痛苦,是他自身的惡化。

資深的分析師,能瞭解此一時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故他能夠保持淡定,不被案主憤怒的情緒牽給扯進去,不反擊、不回應、不刺激。他能靜靜地陪著案主,一起墜落困境深淵,穩定地給予支持,堅持下去,等待著他。

這裡的「深淵」,是一種隱喻,是案主所想像的、心理上的深淵。也是分析室之中所展現的兩人關係的情境深淵。

分析師的「淡定」要強調是:不過度情感投入,不過於同理,避免自身造成情緒負擔與耗竭,以及失去專業立場的判斷。這不是冷淡或冷漠,不是公式化的回應,不是疏離無感覺;而是保持批判性距離,瞭解案主的痛苦,但不讓自己糾纏進去。

 

三、缺角的分析師

分析場景3.jpg

有些案主,其困境除了來自於個人的主觀因素(童年或當下創傷、認知偏誤、認知扭曲、情緒失調等),或是家庭的人際困境之外,或許還遭受著社會環境的客觀困境。也就是說,案主所身處於具體客觀的社會地位,是惡質的,不斷施加隱形傷害的,這才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上述那些主觀困境。

例如,法農(Frantz Fanon)擔任精神科醫生時,發現許多來求診的病人,其創傷跟殖民的被壓迫情境有關。回到我們今日的生活也一樣:後殖民的影響、貧富不均的社會、性別的弱勢、族群的偏見、競爭的壓力、數位的控制等,這些客觀的社會因素,並不是案主所想像的,而是真實存在的。

有一種情況是,分析師沒有看到客觀面,他缺乏社會視角,只是狹隘地關注個人心理問題。把外在的系統性矛盾,都歸諸於內在的個人因素,認為案主是將自身的無能投射為「責怪系統」的表現。的確,當案主不想擔負責任時,便會怪罪外在環境。但是,分析師還是要區分清楚:「個人矛盾」和「社會矛盾」可能同時存在。如果一個善於「責怪系統」的案主,是忽略了「個人矛盾」而一個善於「反求諸己」的分析師,可能就是忽略了「社會矛盾」。

另一種情況是,分析師看到了客觀面,但是他對此無能為力。他自認為是心理治療師,而不是社會運動者。因此,他只能讓案主從自身來改善,龐大的社會脈絡暫時撇開不論。

這裡的深淵,不再是主觀的、隱喻的心理狀態,而是客觀的、具體的社會現實。這個事實上的深淵,是由諸多現實實際的力量在進行摧毀,摧毀案主的生存條件,使案主的處境變糟。

分析師要防止自己變成缺角的,則需要開啟「第四隻耳朵」,聽到結構在崩塌的聲音。瞭解社會結構如何深入到個人之中,影響著案主的生存條件,並且從底層控制著案主的內心。若非如此,心理治療很容易就變成權力的工具,服務於主流意識形態,陶養著被馴化的個體。若要避免上述情況,我認為:就某種程度而言,心理分析師應該同時是個社會革命家。我們需要向法農看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