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者:蔣興儀
轉移是由Charlotte Bühler(E, 5)所發現的,指的是一種特殊的同化(identification),經常可以在幼小兒童的行為中觀察到。例如,某小孩打另一個同齡小孩的左臉,然後摸著他自己的右臉哭喊著想像的疼痛。對拉岡而言,轉移說明了自我與他人之混淆固存於想像性同化之中。倒轉(inversion)(從右到左)進一步證明為鏡子的功能。
轉移也是偏執症(paranoia)的證明:攻擊和反攻擊是「以一種絕對的同等」而連在一起的(Lacan, 1951b:16)。
目前分類:Lacan字典的術語翻譯 (22)
- Jun 08 Sun 2008 19:07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轉移(transitivism/ transitivisme)
- Jun 08 Sun 2008 19:06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拓樸學(topology/topologie)
翻譯者:蔣興儀
拓樸學(最初是由萊布尼茲(Leibniz)稱為分析位置(analysis situs))是數學的一個分枝。它處理的是在空間中連續形變的情況下,其不變的性質。這些性質是連續性、接近性、劃定界限。拓樸學之中的空間概念是一種拓樸的空間(topological space),它不是由歐幾里德幾何學(二維或三維空間)所限定的,甚至不能說它是具有維度的空間。拓樸的空間因此除去了所有與距離、尺寸、面積、角度等的關係,而只是奠基於封閉性(closeness)或鄰近性(neighbourhood)的概念。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以空間的隱喻來描述心靈,他引用Fechner, G. T.的看法:夢之行為的場景不同於清醒的觀念生活;並依據此說而指出了「心靈的位置(psychical locality)」之概念。弗氏謹慎地解釋說,這個概念純粹是拓樸學的,絕不可將它任何解剖學的形式相混淆。(Freud, 1900a: SEV, 536)他的「首要地誌學(topography)」(在英文中通常是關涉於「地誌學的系統」)將心靈區分為三個系統:意識(Cs)、前意識(Pcs)、無意識(Ucs)。而「次要地誌學」(在英文中通常是關涉於「結構的系統」)則將心靈區分為:自我、超我、原我等這三個代理者。
- Jun 08 Sun 2008 19:05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超我(superego/surmoi)
翻譯者:蔣興儀
「超我」一詞直到弗洛伊德作品晚期才出現,首先是在《自我和本我》中被引進的(Freud, 1923b)。在這部作品中弗氏介紹了他所謂的「結構模式」,將心靈區分為三個代理:自我、本我和超我。然而,裁決和指責自我的道德代理之概念,早在他提出超我之前的其他作品中就可以發現,例如,檢查的概念。
拉岡對超我的討論首先是出現在關於家庭的文章中(Lacan, 1938)。其中他清楚地區分了超我和自我理型Ego-Ideal,在弗洛伊德的《自我和本我》中這兩個術語似乎是交替地使用著。拉岡說超我的原初功能是去壓制性對母親的性欲望,以作為伊底帕斯情結的解決。他跟隨弗洛伊德而主張,超我是來自於伊底帕斯的向父親同化,但他同時也涉及到Melanie Klein關於超我的古早形式的母親源頭之論題(Lacan, 1938:59-60)
- Jun 08 Sun 2008 19:04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昇華(sublimation/sublimation)
翻譯者:蔣興儀
在弗洛依德的作品中,昇華是一個過程,力比多被轉向導入到明顯非性欲的活動中,像是藝術創造和智性工作。因為過多的性欲能量必須以社會不可接受的形式(倒錯的行為)或是以精神官能症之徵狀的方式被卸載,因此昇華具有社會可接受的脫逃閥門之功能。此一觀點的邏輯結論即是,完全的昇華意指所有倒錯和精神官能症的終點。然而,弗洛依德關於昇華的論點很多是不清楚的。
拉岡在1956-60的研討班裡討論了這個概念。他跟隨弗洛依德強調這個事實:社會承認是此概念的中心要素,因為只有當驅力被導向到具有社會價值的對象時,驅力才可以說是被昇華了(S7, 107)。正是社會共享價值的面向讓拉岡將昇華概念連繫於他的倫理學討論(S7, 144)。然而,拉岡對於昇華的說明也在下列幾點上區別於弗洛依德。
- Jun 08 Sun 2008 19:02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抵抗(resistance/résistance)
翻譯者:蔣興儀
弗洛伊德首先使用「壓抑」一詞,是指不願意將被壓抑的記憶喚回到意識中。因為心理分析治療正包含了這樣的回憶,所以此一詞彙很快便用來指稱那些由治療產生並打斷其進程的所有障礙:「凡是干擾工作進展的便是一種抵抗。」(Freud, 1900a: SEV, 517)抵抗顯現其自身的方式是,主體違反了說出他心中每件事的「基本規則」。
雖然抵抗一詞從一開始就出現在弗氏的作品中,但到了1910到1920這段期間此概念逐漸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心理分析的理論中它產生了降低分析治療效能的後果。結果造成自我心理學不斷強調克服病患抵抗的重要性。拉岡強烈抨擊這樣的轉變,他說這樣很容易就把心理分析導向為一種「審訊的」(inquisitorial)模式,而將抵抗立基於病患的「根本之病態意願」(fundamental ill will)之上。(S1, 30)這樣一來便忽略了抵抗的結構本質,並將分析縮減為一種想像的二元關係。(E, 78; Ec, 333ff)拉岡同意分析治療包含「抵抗的分析」,但只有在「知道在何種層面之上回答應該要被拋出」(S2, 43)的情況下這個詞彙才能夠被正確地理解:換言之,重要的是分析者應該要能夠區分他的介入首先是導向想像界還是導向象徵界,並且要知道在每一個治療的時刻裡何者是適當的。
- Jun 08 Sun 2008 19:01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壓抑(repression/refoulement)
翻譯者:蔣興儀
壓抑是心理分析理論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一種過程,透過此過程,特定的思維或記憶被逐出意識,並且被禁閉在無意識中。弗洛依德首先是藉由對歇斯底里病人之健忘症(amnesia)的研究才引出了壓抑過程的假說。稍後。他區分原初壓抑(對於絕無法意識到其源頭之某事物的「神秘」遺忘)和次級壓抑(具體的壓抑行為,曾經可意識到的某些觀念或知覺藉由此行為而被逐出意識)。由於壓抑並不摧毀它所標定的這些觀念或記憶,只是將其限制在無意識中,因此被壓抑的質料總是傾向於回到一種被扭曲的形式中:癥狀、夢、說溜嘴等(被壓抑之物的回歸)。
對拉岡而言,壓抑是使得精神官能症(neurosis)得以區別於其他臨床結構的基本運作。有鑒於精神病(psychotics)的foreclose和倒錯症(perverts)的disavow,只有精神官能症會壓抑。
- Jun 08 Sun 2008 15:03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重覆(repetition/répétition)
翻譯者:蔣興儀
弗洛依德在《超越快樂原則》中提出了關於重覆衝動(Wiederholungszwang)的最重要討論,將其和死亡驅力(death drive)連結起來。弗洛依德安置了某種會不斷去重覆的基本衝動,為的是要解釋特定的治療資料:主要是指主體一次又一次使自身陷於悲慘情境的傾向。它是心理分析的基本原則:一旦人忘記了衝動的源頭時,他便只能注定重覆某事,而心理分析的治療卻能夠幫助病人去回憶,因此而打破重覆的循環。
拉岡在50年代初期的作品中,重覆的概念與情結(complex)連結在一起:某種使主體重覆且強制地再-演出(re-enact)的內在化社會結構。此時,拉岡經常將弗洛依德的Wiederholungszwang翻譯為automatisme de répétition,這個詞是從法國精神病學(Pierre Janet, Gaëtan de Clérambault)那兒借來的。
- Jun 08 Sun 2008 15:02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回憶(recollection/reméoration)
翻譯者:蔣興儀
回憶(recollation/reméoration)和回想(remembering/mémoration)都是象徵的過程,拉岡將其對比於想像現象的追憶(reminiscence/réminiscence)。不過,回想是指某些事件或符指首次被註冊到象徵記憶(memory)中的行為,而回憶是指某個事件或符指被召喚或想起的行為。
追憶是指對過去經驗和情感的再體驗,使得情緒和經驗再次被結合起來。拉岡強調,分析的過程並不以追憶為目的,而是回憶。在此意義之下,它不同於布羅爾(Breuer, Josef)發明的「淨化方法」(cathartic method),後者強調藉由對特定創傷事件的再體驗來釋放病因。在心理分析的治療中,既使喚起強烈的記憶確實可能會伴隨著情緒的釋放,但這並不是分析過程的基礎。拉岡也將追憶連結於柏拉圖的知識理論。
- Jun 08 Sun 2008 15:01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 principe de réalité)
翻譯者:蔣興儀
弗洛依德認為,心靈首先是完全由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所規制的。將先前滿足的記憶以一種幻覺的貫注(cathexis)來尋求經驗上的滿足。但是,主體很快便發現,這種幻覺並不能解除他的需要,因而被迫「形成在外在世界之中的真實環境之概念。」(Freud, 1911b: SEXII, 219)一種新的「心智運作原則」因此被引入(「現實原則」),它修正快樂原則並迫使主體採取更為迂迴的路線來達成滿足。然而,因為現實原則最終的目的仍是各種驅力的滿足,則可以說:「現實原則替代快樂原則並不意味著要罷黜快樂原則,而只是要保護它。」(Freud, 1911b: SEXII, 223)
從早期開始,拉岡就反對這個他稱之為「現實原則的素樸概念」。(1951b:11)亦即,他拒絕將任何人類發展的解釋奠基於一個未受質疑的「現實」觀念之中,將其視為客觀且自我-明證的既予物。他強調弗洛依德的立場在於:現實原則最終仍要服務於快樂原則;「現實原則是快樂原則的延遲行動。」(S2, 60)拉岡因此挑戰如下的觀念:主體已經達成了區分現實與幻想(fantasy)的絕對正確之手段。「現實並非確實在那兒,使得我們一頭闖入了歧途之中,沿著它讓快樂原則的運作來引導我們。事實上,我們從快樂之中製造現實。」(S7, 225)
- Jun 08 Sun 2008 14:57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真實(real/réel)
翻譯者:蔣興儀
拉岡在早期1936年的文章中,使用「真實」一詞作為大量的資料。那時,這個詞在某些特定的哲學家之間很受歡迎,並且成為Emil Meyerson作品的焦點(拉岡在1936年的文章中提到)(Ec, 86)。Meyerson將真實定義為「一個存有學的絕對(ontological absolute),一個真正的在己存有(being-in-itself)」(Meyerson, 1925:79; 引自Roustang, 1986:61)。當時,拉岡所提到的「真實」(the real)乃是跟從20世紀早期哲學共同實踐出來的路線,不論如何,這或許是拉岡的起點,此後,遍及其作品的這個詞彙經歷了許多意義和使用上的轉變。
起初,真實只是對立於影像的範疇,拉岡似乎是將它定位在超越表象的存有範疇(Ec, 85)。然而,他早期區分真實和「真理」(the truth)時便指出,真實已經捕捉了一種特定的模糊性(Ec, 75)。
- Jun 08 Sun 2008 14:51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 principe de plaisir)
翻譯者:蔣興儀
即使拉岡就「快樂」詞這個本身來使用它,他總是論及快樂「原則」,而從不是涉及一種感覺。
快樂原則是弗洛伊德在其後設心理學的作品裡所假定的「心智運作的兩個原則」之一(另一個是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快樂的目的在於:排除性地避免不快樂,以及獲得快樂。
- Jun 08 Sun 2008 14:49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記憶(memory/mémoire)
翻譯者:蔣興儀
在拉岡的作品中,這個字以兩種很不同的方式被使用。
1.在1950年代,記憶是被理解為一種象徵秩序的現象,其關聯於符指鏈signifer chain。相關的概念是回想(remembering)和回憶recollation,相對的概念是想像的追憶(reminiscence)。
- Jun 08 Sun 2008 14:47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語言(language/ langue, langage)
翻譯者:蔣興儀
有一個必須要注意的重點:英文字language對應於langue和 langage這兩個法文字。這兩個字在拉岡的作品中具有相當不同的意義。langue通常是指一種特殊的語言,像是法文或英文;而langage則涉及一般的語言系統,是從所有特殊語言中所抽象出來的。拉岡感興趣的基本上是語言(langage)的一般結構,而不是某些特定語言(langue)之間的差異。當我們以英文來閱讀拉岡時,必須警覺於這個術語究竟是指法文原文中的哪一個;大部分的時候都是指langage。
拉岡對於語言現象的興趣可以回溯至其早期,當時他關注於超現實主義的詩作,以及眩迷於愛梅(Aimée)的精神異常語言(愛梅是一個患有偏執症的女士,拉岡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分析了她的小說作品)(Lacan, 1932)。自此之後,拉岡一直在思索語言的本質,歷經了好長的一段發展過程,可以從中區辨出四個概略的階段:(Macey, 1988:121-176)
- Jun 08 Sun 2008 09:40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絕爽(jouissance)
翻譯者:蔣興儀
法文字jouissance基本上是指「享受」(enjoyment),但英文的enjoyment一詞缺乏性方面的意涵(亦即「高潮」(orgasm)),因此在大部分拉岡文章的英譯本中這個詞都保持原文而不翻譯(儘管已經有人指出,jouissance這個詞出現在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cf. Macey, 1988:288, n.129)。如Gallop, Jane所觀察,高潮是可數名詞,而拉岡在使用jouissance總是採用單數,並總是在它之前加上定冠詞(Gallop, 1982:30)。
直到1953,這個詞才出現在拉岡的作品中,但並不特別顯著(E, 42, 87)。在1953-4和1954-5的研討課中,拉岡偶而提到這個詞,通常是在黑格爾的主奴之爭脈絡下使用:奴隸被迫勞動以提供對象給主人享受(enjoyment/jouissance)(S1, 223; S2, 269)。到了1957,這個詞伴隨著某種生物性之需要的滿足,如飢餓,而似乎只是意味著一種可享受的感覺(S4, 125)。不久之後,性的意涵逐漸明顯;1957年,拉岡將這個詞相關於性之對象的享受(Ec, 453)以及手淫的快樂(S4, 241),並且在1958年他清楚地將jouissance指為高潮(Ec, 727)(在拉岡作品中關於這個詞之發展的更多描述參見Macey, 1988:200-5)。
- Jun 08 Sun 2008 09:38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倒轉(inversion/inversion)
翻譯者:蔣興儀
弗洛依德用「倒轉」一詞來指稱同性戀,意思是說同性戀為異性戀的「倒轉」。拉岡在早期作品中以這樣的意思來使用這個詞(Lacan, 1938:109)。
然而,在拉岡的戰後作品中,這個詞彙在使用上卻具有相當不同的意思。倒轉通常涉及鏡像specular image的特徵;出現在實際的身體這邊的會出現在鏡中映像那邊(Lacan, 1951b:15),倒轉變成所有想像現象的一種性質,例如,轉移transitivism。因此在schema L中,想像界是被再現為阻擋大它者(Other)言說的一道柵欄,造成此言說以一種倒轉的形式來企及主體。因此拉岡將分析溝通定義為:傳送者在其中以倒轉的形式來接收他自己的訊息。
- Jun 08 Sun 2008 09:23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挫折(frustration/frustratio)
翻譯者:蔣興儀
50年代,挫折一詞在心理分析理論的某些特定分之中逐漸變得突出,這伴隨著一個重點強調的轉換:從伊底帕斯三角轉向母親-小孩關係。在這樣的脈絡下,挫折一般是被理解為這樣的行為:母親拒絕成為滿足小孩生物需要need的對象。以這種方式使小孩受到挫折,被某些分析師認為是精神官能症(neurosis)成因中的一個主要因素。
英文版的弗洛依德全集以frustration來翻譯德文Versagung。在弗氏的作品裡,雖然這個術語並不是十分重要,但也進入到他的理論術語之中。起初,弗氏只是以上述所描述的方式來討論挫折,例如,他的確將挫折歸於病癥成因的重要位置上,「正是挫折使得病人生病」(Freud, 1919a: SEXVII, 162)。因此,拉岡認為「挫折」一詞「在弗氏的作品中相當於是完全缺席的」(S3, 235),他指出弗氏的Versagung概念並非符應於前述所說的那種挫折。拉岡說,那些以這種方式將挫折概念給理論化的人,偏離了弗洛依德的工作,並且把心理分析理論導向一連串的僵局中(S4, 180)。在1956-1957的研討課裡,他乃根據弗氏理論的邏輯,尋求重新形塑此一概念的途徑。
- Jun 07 Sat 2008 11:13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外密性(extimacy/ extimité)
翻譯者:蔣興儀
拉岡將法文exterieur(exterior)(外在)的字首ex連接於intimité(intimacy)(私密),因而組合成extimité一詞。這個新詞可呈現為英文的extimacy(外密性),很恰當地表達出:心理分析把內在和外在、容器和內容物之間的對立給顯題化。(S7, 139)例如,真實界同樣處於內部和外部;無意識並不是純粹的內在心理系統,而是一個主體間的結構(「無意識是外在的」)。另外,大它者「雖然是居於我的中心,但卻是迥異於我的某物,。」(S7, 71)還有,主體的中心是在外部;主體是外-中心的(ex-centric)。(E, 165, 171) 拓樸學的torus和莫比帶moebius strip將外內性的結構表達得很適切。米勒(Miller, Jacques-Alain)更進一步地將外內性的概念發展於1985-1986的研討集之中(參見研討集的摘要以及Bracher, 1994的文章等)。
- Jun 07 Sat 2008 11:08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倫理學(ethics/éthique)
翻譯者:蔣興儀
拉岡聲稱倫理思想「居於我們分析師之工作的中心」(S7, 38),並以一整年的研討課來討論倫理學和心理分析之關聯(Lacan, 1959-60)。以某種簡化的方式,我們可以說,倫理學問題從兩方面來聚合心理分析的治療:被分析者和分析師。
在被分析者這邊是罪惡感(guilt)之問題和文明化道德之病因本質。弗洛伊德相信在下列二這之間具有基本的衝突:「文明化道德」(civilized morality)之要求,以及主體之本質上非道德的性驅力。在此衝突中,當道德獲得了上位且驅力太強無法昇崋時,性欲不是以倒錯的形式來表達就是被壓抑,後者會引發精神官能症。在弗洛伊德觀點下,文明化道德是精神病的根源(Freud, 1908d)。弗氏進一步發展他的概念,關於道德之病因本質乃是存在於無意識意義下的罪惡感,以及存在於他後來的超我概念,這個內在化的道德代理變得更為嚴格以至於自我屈從於其要求。(Freud, 1923b)
- Jun 07 Sat 2008 10:52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驅力(drive/ pulsion)
驅力(drive/ pulsion)
翻譯者:蔣興儀
在弗洛依德的性欲理論之中,驅力一概念佔據了核心的地位。對弗氏而言,人類的性欲和其他動物的性生活相對立,區分之處在於它並非由任何的本能(instinct)(這個概念意味著與某對象產生一種相對固定的和內在的關係)所規制,而是由各種驅力所規制。不同於前者,後者是極端多變的,並且在主體的生命史中是以偶然的方式發展起來的。
- Jun 07 Sat 2008 10:47
拉岡Jacque Lacan術語翻譯:閹割情結(castration complex/ complexe de castration)
閹割情結(castration complex/ complexe de castration)
翻譯者:蔣興儀
弗洛依德最先於1908年描述閹割情結:小孩發現了兩性之間的解剖學差異(陰莖的呈現或匱乏),於是假定說這樣的差異是肇因於女性的陰莖被割掉(Freud, 1908c)。閹割情結因此產生於這樣的時刻:當某個幼兒的理論(每人都有陰莖)被另一個新的理論(女性已經被閹割)所取代時。此一新的幼兒理論所造成的結果是:男孩和女孩之間具有差異。男孩害怕他自己的陰莖會被爸爸給割掉(閹割焦慮),而女孩看到她自己已經被閹割(被媽媽),乃企圖否定這回事或者尋求某個小孩來替代陰莖(陽具欽羨)以作為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