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興衰史(1):自我被誕生
「自我」是現代社會的大詞(big word),它不僅包含很多重意思,也是今日的主導性概念,大量的激勵語、台詞、廣告詞都以它作為基底。我沒有打算探討它的哲學意涵,所以只取它最單純的意涵,就是強調人的自主、獨立、自治等。
從早期或古典現代性(工業資本主義),到新自由主義的晚期現代性(全球化或金融資本主義),「自我」之概念一直在改變,它就像任何一段成長衰亡過程一樣(有機體、文化、歷史、思維等),歷經了各種的興衰變化。
一開始,「自我」是個高度被讚揚的詞彙,因為它象徵著解放與自由。然後,這個概念開始被它自身所束縛,變得越來越不自由。最後,「自我」一詞已經緊緊地被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所控制,以致於它和自由脫勾了:「自由是個神話,是資本的自由」。但在今日,「自我」是否還是個「大詞」呢?是否它和「自由」一詞的下場一樣,被各種意識形態所入侵,已經變形了?
以下,我要介紹「自我」之概念的嬗變,其間或有交疊,區分只是為了方便描述其特色,不必拘泥。
一、自我被誕生
二十世紀中葉的解放浪潮是個轉折點。在此之前,「自我」和「規範」之間的關係,是外在關係與敵對關係。二者總是處於水火不容的緊張、衝突之中。
內在自我要對抗外在規範,「禁令」是首要的敵對目標。規範是指在自我之外的命令、傳統、機構等(如上帝和父權),它約束、限制,甚至壓迫著「自我」。因此,自我的首要目標,便是要對抗外在制度的霸權,尋求從中獲得個人的解放。
在這個轉折點之後,解放運動勝利了,「自我」於是被誕生了。
自我獲得了自我主宰和自我支配。它佔有了自主、自治、獨立的地位,再加上,透過個人主義和自我心理學的推波助瀾,自我實現、創意創造、主動自發等成了在社會生存的重要指標。
不過,Zizek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被命令,要自由地擁抱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選擇,並使之看似出於自願。」也就是說,我們被命令要擁抱「自我」,「自我」由社會強加給我們,但這務必要使之看似我們自己的自願選擇。這裡有兩個悖論:1.形式上:被命令的自由。2.內容上:自我「必須」是解放的。
於是,「被壓迫的個體」轉變成「解放的個體」。「自我」大於一切,這似乎是個值得歡慶的時刻(我只是說「似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