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問我:「二元對立的思考,到底哪裡有問題?」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是思考的起點。我們不用把哲學搞得很難,這個問題就是哲學的開端。

 

一、二元對立為何被需要?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如果說,對抗糟糕的現實環境,是採取一種「回歸本真童年」的方式,會不會衍生其他問題?以及,這對於「人」的想像是否足夠深刻?也就是說:「現實的惡劣環境VS.童年的自然狀態」說法,是有力量的嗎?

當然,心理分析有它對於童年的理論。不過,我慢點再介紹。先從你的論據出發,以下,我提出三個問題。

 

一、純真童年,有起點和終點嗎?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註:這是朋友寫來的第二封信。跟著前一次我的回應,繼續接下去討論。我下一篇文章會跟著延伸,先把來信貼上。)

-----------------------------------------------------------

其實,前一封信的內容比較多是觀察的現象,至於「樣能夠在惡劣的環境當中,不被環境給吞噬,讓自己持續保持學習與好奇」雖然重要,但是這不是問題的源頭。。困擾我的比較像是對這個社會,或人的想像,而這些想像又需反過來詢問自己。信中這幾個問題之前都有一直在想,剛好借這機會梳理看看。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前言

 

我們一般都以為,監獄是一個剝奪掉我們自由的地方,離開了監獄便能重獲自由。於是,「監獄」成為一個隱喻,它可以是司法的(如本片之中的鯊堡)、或生活的(例如,待在一個科層體制的公司、進入到週而復始的婚姻生活),可以是有形的(外在建築或制度)、或無形的(我在自己的腦袋或心靈中畫了很多界線)。不論那一種,都泛指一種大家希望擺脫的「束縛、無自由狀態」。

但是,《刺激1995》這部影片突破了這種老生常談,它尖銳地點出一個心理困境。那就是:我們或許並沒有那麼想要獲得自由,因此會用種種方式去維繫我們的監獄環境,以至於,監獄的持續存在可以給予我們一個拒絕自由的藉口:「我是不得已的」。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些人認為「贏」這個念頭,過於具有競爭性和侵略性。因此反向地主張一種「不想贏、放棄贏」,輕鬆過日子的悠遊自在人生。

事實上,優遊自在的人生,和贏不贏沒有關係。放棄贏,不見得會優遊自在,那可能只是一種怕輸的藉口而已。若是放棄之後,還要時時刻刻告訴自己或他人「是我自己願意放棄的喔」,這樣更累。爭取贏,或許很辛苦,但最終也可以是優遊自在的。總之,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

如果我們因為想贏,而緊張兮兮,無法過得優遊自在,很可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贏」的真正意含。

關於贏,我要解釋兩個命題。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scovery頻道有個節目《超級義肢》,敘述科學家如何用各種方式,幫失去手腳的人,創造出更不一樣的手腳。

在科技發達的年代,有一股對抗科技的勢力,這股勢力的主要態度就是「懷舊」。懷念過去沒有科技介入的年代,主張拋棄文明與科技,回復古早的純樸生活。凡是無科技的生活便是值得推崇的。

「懷舊」思維的背後有兩個主要預設:1.沒有科技的年代是美好的。2.科技帶來災難。事實上,第二點是面對自身無能為力而產生的恐慌,繼而以對比的方式,而衍生出第一點。其實,第一點從來也都無法證實。Zizek說,所謂「美好的過去」,是被「現在」給投射與創造出來的。

《超級義肢》的節目突顯了「不懷舊」的積極面。科學家當然是要服務於人們,但是這樣的服務並不是簡單地幫助失去手腳的人恢復過去的手腳而已,科學家以更有創造性的方式,協助客戶將漫畫式的想像付諸實現。所創造出來義肢,已經不只是被侷限在醫療或復健領域,而是屬於「藝術」領域的東西。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在課堂與同學討論講義上的一句話。克里希那穆提說:「我們腦子裏都是理論、語言、知識,那都是別人說的,我們對自己一無所知,所以我們不知道如何生活。」──《心靈自由之路》

這句話乍看之下,也不是太深奧,應該很好懂。但是討論之後發現,大家對於這句話的解讀相當不同。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親愛的朋友

 

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

你訴說了你在一個嚴密科層體制中的生活處境。你所遇到的外部處境是:責任的推託、工作的懈怠、人際交往以利益為重等等,這些他觀察到各種周遭的現象。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內在也跟著產生變化:從一開始的敏銳與對抗,漸漸轉為習慣與妥協,為了讓自己能夠在環境中適應並生存,你的熱情、好奇心、批判力一點一滴正在喪失中。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附註:這是朋友寫來的信。我下一篇文章會跟著他的脈絡,討論一些課題。先把來信貼上。)

-----------------------------------------------------------------------------------

 

環境與自我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魏建國導讀,蔣興儀整理,2013.4.19

本週閱讀:Slavoj Žižek的〈Neighbors and Other Monsters〉,出自《The Neighbor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