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在課堂與同學討論講義上的一句話。克里希那穆提說:「我們腦子裏都是理論、語言、知識,那都是別人說的,我們對自己一無所知,所以我們不知道如何生活。」──《心靈自由之路》
這句話乍看之下,也不是太深奧,應該很好懂。但是討論之後發現,大家對於這句話的解讀相當不同。
第一,「經驗跟不上知識」。我們總是從書本學到許多抽象的知識,但由於我們的生活經驗太貧乏,因此無法去領會那些知識的真正意涵。
第二,「經驗和知識之間有鴻溝」。我們不是沒有生活經驗,而是無法把生活經驗和知識連結起來。我們總以為生活中的瑣事是按照普通邏輯來處理,沒有想到要跟知識對照。我們沒有透過知識來反思、深思生活經驗,所以知識就沒有用處。
第三,「與自己隔閡」。別人始終是別人,他的話進入不了我心裡。這是因為我跟自己有了隔閡,我不瞭解自己、無法覺察自己。
僅僅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可以有這麼多解讀面向。而每一種解讀所引發的後續行動都是不同的。第一種解讀期待要拓展生活經驗。第二種解讀期待要引發知識和經驗之間的連結。第三種解讀期待更多的自我覺察。
我想說的是,閱讀很重要,但要跟思考要聯繫在一起。思考很重要,也需要跟討論聯繫在一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