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借Zizek的心理分析讀電影 (5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借心理分析讀電影《末日之戰》(下):第十人

 

三、第十人,以及另九人

 

當全世界國家一一淪陷於喪屍之際,以色列卻沒有因此而崩潰,它建造了一道高高的圍牆,將人民圍在牆中,受到保護,防堵喪屍入侵。因此,傑瑞前往以色列拜訪,希望獲得靈感,尋求解決之道。傑瑞到了耶路撒冷,見到代表人尤爾根·汪布朗(Jurgen Warmbrunn),兩人之間有一段對話。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借心理分析讀電影《末日之戰》(中):病症即是解藥

 

二、病症即是解藥,隱喻

 

傑瑞走訪各地,一再地觀察喪屍襲擊人類的景像,發現到有些人並不會被喪屍攻擊,喪屍會繞開這些人。傑瑞大膽地推測,這些不被攻擊的幸運兒,可能是生了重病的人,喪屍避之唯恐不及。喪屍只會去咬健康的人,這或許可以成為危機的解方。以下是傑瑞到達疾病控制中心時,和幾位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借心理分析讀電影《末日之戰》(上):大自然是婊子

 

我一直很喜歡《末日之戰》(World War Z)這部電影。儘管先前已經有許多喪屍電影,但它還是能額外拍出新意,很令人讚賞。每次電視有重播時,我就會再看一次。多看了幾遍之後,有些段落自然會獲得細嚼慢嚥,而能夠多加以思索。而且,在今日現實生活的新冠疫情和氣候變遷的雙重危機下,又特別有感。

電影的內容細節,我就不再贅述,網路上很容易查詢到。大致就是:全世界被病毒入侵,讓人類變成喪屍。喪屍用咬人的方式來傳播,被咬的人在數秒之內,也會立刻變成喪屍。前聯合國調查員傑瑞·藍恩(Gerry Lane)接到命令,到全球相關地點,試圖找出阻止喪屍病毒蔓延的方法。

我覺得其中有幾個段落,能夠跟心理分析連繫起來,作點討論。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寄生上流》:貧富不均是一個「皆輸」的社會

 

近來好幾部韓國影片,其社會批判的深刻程度都相當高,我想,跟他們的實際社會狀況是有息息相關的。《寄生上流》是一部關於貧富不均的好電影,網路上有許多影評,也介紹了詳細的影片內容,我在這裡就不再重複這些影片內容,而想探討一些課題。

 

一、「寄生」的兩個層次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非常喜歡《迴路人生》(Cruel & Unusual)這部電影。目前的電影科技太過進步,視覺的效果已經不稀奇了,好電影的重要元素來自於劇本的想像力。

同樣是科幻片,《彗星來的那一夜》也是相當富有想像力,很精彩。但相比之下,《迴路人生》的結局會使得這部片不停留於單純的奇幻科幻片,可以歸類為「心理與倫理」的片子。但《慧星來的那一夜》就只能是奇幻科幻片而已,因為它的結局想像力太狹隘。它在前面開展出一個玄妙奇異的多重宇宙世界觀之後,人性卻沒有獲得改變,人性始終還是同一種,而且是邪惡的那一種。因此,它的世界觀變化,對於人性無法有更好的啟發,使得這部片一下子失分很多,真是有點可惜(有機會的話,可以幫它構思更好的結局)。

但是《迴路人生》就不同了,它是一個結構完整的片子。我所謂的「結構完整」是指說,當它拿來陳述心理分析倫理學的結構時,不會只有在前半部「何謂幻象」(問題在哪裡),也包含了後半部「進入$」(解答是什麼)。有頭有尾,就是結構完整。

我一直在講「穿越幻象」、「進入$」,作為心理分析倫理學的原理原則,但是,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細節內容如何?學生們還是經常感到很模糊。這部影片幫我補充了許多細緻的細節,並且由於它的奇幻成份,更好地把理論中的抽象部分,給具體呈現出來了。

這部片可以談「犯錯」。犯錯不是污點,而是起點,犯錯能讓我們重啟人生,因此是個新的生命起點。「不犯錯的人生」是線性的,這樣的人生靠著良好的自制力,遵循象徵秩序的規範,避開所有的風險,讓生命保持在可預期且穩定的範圍內。不犯錯的人生少了風險,少了失敗的曲折,但也少了考驗與機會。看起來,我是在鼓勵大家都要去犯錯嗎?不是的,我只是陳述事實:很少有人不犯錯。那就好好面對「犯錯」這件事吧。

人可以犯錯,但不要一錯再錯;這個道理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如何不要一錯再錯呢?在這之前還需要先問:我們真的有覺得自己犯錯了嗎(還是當念頭一碰觸到那件事就趕快迴避)?我們知道自己是「一錯再錯」嗎(還是認為每個錯誤都是不相關的)?最後,能夠杜絕犯錯的那個關鍵契機(重啟人生的起點)是甚麼?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把《控制》(Gone girl)當作愛情懸疑劇、心理變態劇、現代寫實劇都可以,我沒有特別要定位這部電影。我只是想從幾個Zizek的心理分析概念,來發展幾種閱讀這部電影的方法。

 

一、她的「不在」才是徹底的控制

 

第一種方法,就是把電影切一半,只閱讀前半部。如果只有演到這裡,我覺得也算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主要的故事是環繞著尼克,愛咪始終都沒有出現,只有間接透過日記本才看見她的身影。這樣的前半部可以發揮Zizek的一組命題:

「不是每天在我身邊的枕邊人時時刻刻在控制著我,而是她的『不在』才徹底地、全面地、如影隨形地控制與掌握了我。」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紀錄片相當有特色,它並非著眼於社會文化現象,而是從一個個人的特殊生命敘述出發,但所探討的課題卻是非常普遍的,幾乎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可以看到。

 

主角(導演本人)陳述了現在25歲的自己,所表現出來的正面外觀(積極上進認真負責)是假的,真實的自己其實幾乎是完全相反的(膽小偽善愛哭懦弱)。他認為自己這樣的狀態要歸咎於國小二年級發生的某件事(趕快雷一下,他霸凌班上的同學),這件事讓他覺得自己很可恥,因此後來極力表現出力爭上游的好寶寶面貌,試圖規避或掩飾這件事。片中鋪陳了他如何一步步回去面對與談論當年那件事。

 

我認為這個片子可以探討自我關係:我如何對待自身。從它的內容中,還可以延伸更多的課題,因此是作為「開場白」的一部好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試圖將這部影片的閱讀,呈現出兩種相反的觀點。底下的第三點,比較是影評中常見的觀點,我要發揮的是第四點。

 

一、作品超前於作者

 

《沉默的食物》是一部很獨特的紀錄片,沒有對白,沒有旁白,沒有配樂。一切可增添詮釋的各種技術,都省略。於是,詮釋的主導權,有很大一部份便可以回到了觀眾的手上。

既然詮釋權回到觀眾手中,就可看到許多影評的解讀方向,隱約吻合當今的思維潮流。我搜尋了網頁上的許多影評,要嘛說畫面真實且暴力,要嘛說血淋淋食品加工,要嘛說大量飼養對動物殘忍...。總之,大部分從電影所獲得的意見,是提醒我們要從餐桌的背後,去反思整個食物產出的過程。而這些看法,與目前許多新聞上的輿論潮流是一致的。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談回憶。看了一部影片《兒時點點滴滴的回憶》,我覺得裡面可以再談「回憶」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回憶?我自己的理解是,這部片子鋪陳了不同的解答,雖然只有輕描淡寫,但仔細分辨還是可以讀得出來。其中,我最支持第三部份,但這部份少了些,只有在片子尾端出現一點點而已,實在很可惜。最後面是相關的書摘。

 

1.回憶是一種安撫。

我用過去的種種溫馨,來安撫自己現在焦慮的狀態,希望從中再次獲得過去的安全感。(女主角想起國小五年級,種種新奇、愛情、歡樂的情節。)

 

2.回憶是一種重新描述與自我整合。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靈動檔案》,是一個同時關於「創傷」和「悼念」的故事。創傷的故事是指:女主角讓自己再度被創傷給徹底創開一次,讓創傷解放了她。悼念的故事則是指:女主角讓死者安然的地完全死去,讓死者自由。我過去說過很多類似主題的電影,這裡就不再重複這些主題了。

我看這部電影時,心裡想問的是:到底,這種類型片,還能拍出怎樣的新意呢?這一定要等看完了,才會有答案。果然,在其中看到三個片段,它們有很獨特的描述手法,文學家不愧是文學家。

1.

第一個畫面片段,我給它的主題叫做「凝視」。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前言

 

我在這裡不打算說故事了,網頁上都有許多詳細的故事鋪陳,大家若能去看電影更好。我只分析可探討的主題。

從當代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這兩部電影,它們都各自可以寫出值得稱讚的命題,當然,也都有需要突破的迷思與窠臼。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前言

 

我們一般都以為,監獄是一個剝奪掉我們自由的地方,離開了監獄便能重獲自由。於是,「監獄」成為一個隱喻,它可以是司法的(如本片之中的鯊堡)、或生活的(例如,待在一個科層體制的公司、進入到週而復始的婚姻生活),可以是有形的(外在建築或制度)、或無形的(我在自己的腦袋或心靈中畫了很多界線)。不論那一種,都泛指一種大家希望擺脫的「束縛、無自由狀態」。

但是,《刺激1995》這部影片突破了這種老生常談,它尖銳地點出一個心理困境。那就是:我們或許並沒有那麼想要獲得自由,因此會用種種方式去維繫我們的監獄環境,以至於,監獄的持續存在可以給予我們一個拒絕自由的藉口:「我是不得已的」。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生死門

 

新海誠的電影《追逐繁星的孩子》是一部相當精緻的動畫。情感的描寫清淡卻深刻,奇幻畫面的設計深具創意與想像力,更重要的是,故事完整且有重點清楚。裡面涉及不少可以討論的主題,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死亡與悼念主題。

非常簡單地說一下故事。小學生明日菜的代課老師森崎,其實是秘密組織的成員,任務是尋找傳說中的地下世界雅戈泰。不過,森崎老師一心想要去雅戈泰,卻不是因為想要完成任務,而是出於私心:想要讓死去十年的妻子復活。傳說,地下世界雅戈泰有著生死門,藏著讓死者復活的秘密。 

明日菜偶然遇見了瞬,愛上了這個來自地下世界雅戈泰的少年。然而,愛情來的莫名其妙,消失得更是突然。明日菜剛愛上瞬的隔天,瞬就死了。正當明日菜想念瞬的時候,忽然看到與他長得非常相似的男孩,原來是瞬的弟弟,名叫心。明日菜也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想跟森崎老師一樣,要見到死去的瞬,還是想要從弟弟心身上找回哥哥瞬,總之,就糊里糊塗、陰錯陽差地跟著森崎老師到達了雅戈泰,並一路深入到生死門。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關於創傷敘事理論的不完整敘事

 

我為甚麼要把這部電影講得這麼複雜?關於這部電影,表面上看來,可以有一種最通俗的解法:現實的救生小艇上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pi存活下來,透過想像中的老虎而進行自我療癒的心靈之旅。

為什麼我不採取這種解法呢?畢竟,它看起來合理又樂觀,容易理解又能激勵人心。主要是因為,這樣的解法根本無關乎創傷,而比較類似於下列的日常經驗:摔倒了腳被割傷,經過一段時間讓它痊癒;不小心踩死自己養的金龜子,經過一段時間讓愧疚感消失;遭遇了人生的失敗,耽溺過後讓自己重新站起來;失去重要親人後,經歷悲傷而重新展開生活。諸如此類,這種「挫折-克服」的經驗很尋常,幾乎每個人都明白,坊間也有一大堆類似的勵志書籍,我們不需要再花時間去特別去談論它。

如果李安導演大費周章,只是為了用一種奇幻的誇張手法來表達這種老生常談的話,我相信無法說服大家,也難以引發觀眾想要去討論它。儘管,對我而言,這部電影用來討論創傷之敘事還缺了一大半,但至少,它有某些部份是關聯於理論的,所以我不願意僅僅只是把它擺在勵志電影行列。

當然,我們不可期待電影能夠完整地表達理論,這是一種苛求。一部電影若觸及到某個理論要素,就是一部值得討論的電影。我認為,少年pi這部電影碰觸到當代對於敘事的重視,並且,能將敘事的重要性關聯於某個關鍵性的時刻(與X遭逢的時刻),使得敘事當中的重構、重組、重複等概念能夠被拿出來討論。這就是這部電影最有價值的地方。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創傷之敘事的歷程

 

1.發生了X

 

在船難發生過後,救生小艇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所以稱它為X。我們只知道,X應該是pi相當難以承受的經歷,使pi遭受到強烈無比的打擊,粉碎了他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刺穿了他的心靈,輾平了他的自我。以至於,在接下來的生命裡,這個創傷的X會不時地冒出來干擾他。通常,一般人都不願意再次與它遭逢,所以會設法迴避它,將它呈現為各種各樣的面貌。

pi來說,X必須要再出現一次,第一次是被動地與它遭逢,第二次則是要在敘事當中,主動地與它遭逢。這樣,pi的生命才不會一直環繞著X打轉,才不會讓X成為糾纏他的惡夢,而是讓X徹底改變他。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並不關注李安導演想要表達什麼,也不會探討原著作者的意圖。對我而言,這部片子的主題――創傷之敘事――正好可以用來解釋當代心理分析對於創傷歷程的觀點。因此,我要談的不是影評,而是透過這部影片來闡述紀傑克和拉岡的理論。

 

一、幾點釐清

 

1.比失落經驗還要更多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遇到他人

 

《臨門湊一腳》這部片是個巧遇,我沒有預期要看它。只是在平日的看亂轉時,碰巧在HBO看了兩眼,它的黑色調性吸引了我。

一開始對我而言,它的重要性在於:超好笑。因為這種小小的黑色幽默,所以從頭到尾笑個不停。其中許多對白與情節設計非常細膩、精緻,整部片的調性充滿了意外與驚訝。與大陸片《人在冏途》有點類似,但比較起來,《臨門湊一腳》的創意程度顯然高出很多。

當然,我不是要分析幽默的元素,還是重視它的課題層面,這部可以討論的主題是:「當我與它者遭逢時」。

當我碰到一個完全無法溝通的人,他對我有何衝擊?當我碰到一個完全無法預期的人,我會怎樣回應他?當我因為他而遇到不斷的意外、麻煩、困難時,我會怎樣對待他?他人是鄰人還是怪物?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家經常問我:什麼是「主體的分裂」?「去自我、無中心」的人會有哪些表現?「主體是虛無」當中的虛無是怎麼回事?

這一類的問題,其實應該多反問自己,我們經常錯過了對自身的感受與觀察:我們自己何時感到自我最強?何時感到自我最弱?

我試著用《鬼壓床了沒》中的兩個主角,作成一組對比來說明上述這些問題。

老實說,我對這部片相當失望,等了大半年,高高興興租回來看完之後,很無言。可能是對於三谷幸喜之前的片子太喜愛了(尤其是《心情直播不NG》),所以產生的落差太巨大。感覺這部片不論是笑點、結構、故事都很鬆散、很普通、很牽強。不說了,這些開場白是廢話,一部片子若有一個論點值得討論,就可以說是好片。我試圖恢復三谷幸喜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用心理分析為他的片子找出一個論點。

我要討論女律師寶生,和幽靈六兵衛,這兩個人的「自我」狀態,是一組對比。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愛,讓悲傷終結(Rabbit Hole) 演員:妮可基嫚

敘述失去兒子的夫妻,如何經歷哀悼過程。本片有許多情緒、行為、認知、人際互動等小細節,可以和課本講義對照,用實際情景來體驗哀悼者的這段艱難歷程,以及旁人反應對哀悼者的影響。細節描述生動且深刻,對於「穿越悲傷沒有固定原則」這件事有很好的提示與反省。值得分析的角色和片段都很豐富。

 

陪你到最後(Stricken) 荷蘭導演:萊諾歐勒曼斯 (Reinout Oerlemans)

深愛著罹患癌症的妻子,但丈夫為何一直出軌?丈夫到底該怎樣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事件?本片主要焦點不是即將死亡者,而是未亡人的艱辛,描繪了他的焦慮、迴避,以及最後的改變。即便是在安樂死合法化的先進國家荷蘭,民眾對於死亡的認知也相當普及,但是,面對生命的困難時,要做的功課還是一樣的。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幻世紀》這部電影當中,有四個小故事,都很有趣,耐人尋味。這裡要說的是「棋幻之戰」這個故事。

有一位世界棋王,他的西洋棋非常厲害、所向無敵。

但是,有一天他和電腦比賽,在萬眾矚目之下,他輸給了「超級深藍」。這對他的打擊非常大,他無法繼續下棋,每天晚上都做著被巨大棋子給吃掉的惡夢,連續的心理治療也沒有用。他離開了家、離開了心愛的老婆,一個人四處流浪,成為街頭的遊民。

三年後的某一天,流落街頭的棋王,忽然被一群黑衣男子綁架,帶到一棟大樓的十幾樓高的房間。裡面有個陌生的黑衣老者(看起來應該是首領),說要跟他下棋,棋王被迫答應。棋王下棋連棋盤都不必看,雙方只是唸出所走的路徑,他下的是盲棋。

下著下著,棋王踱步到窗邊,低頭看窗外下面廣場中的人群。忽然間,下面的廣場移形幻影,瞬間變成了大型的棋盤狀廣場,一群黑衣人和一群白衣人分別走到各自的定位上,表現的是一場真人版的棋局。此時,黑衣老者繼續剛才的棋局,他吃掉了棋王一個士兵。但是,棋王卻看到的是,廣場上真人版的棋局中,某個黑衣男拿出刀子,刺向站在士兵位置上的白衣男,白衣男倒下。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