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當老師的好朋友最近分享了他的心得給我。這份心得是一樁少見的、極有深度的倫理學反思,不僅反映了所謂「開放式老師」易犯的錯誤,更反映出社會上所謂「人權主義者」的某些盲點。他的故事是〈我不想成為他,但偏偏〉的另一種版本,也可以作為〈結構性問題與燈下黑〉的舉例。

 

這位朋友是敎高中 公民的 老師,他教學很靈活,不僅重視觀念,也很重視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公民素養與人權實踐,當學生對於學校某些規則或限制感到不合理時,他總是站在學生那一邊,為他們爭取權益,滿足他們的要求。他認為,這是一種學生人權觀念的教導與培育。

 

因此,他在學校彷彿是個鬥士,以「人權」之名到處在各種大小會議中嗆聲,也老是和學校行政人員起衝突。但他不以為意,他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對的,他在反對有權力的壓迫者,也幫助學生了解發聲抗議的重要性,體會到制度是可以被改變的。他期待讓學校成為一個沒有壓迫者的理想人權校園。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出個問題給大家玩玩。

 

海綿寶寶有一集是章魚哥變成怪物,因為海綿寶寶亂用生長激素,把章魚哥變得好巨大,變成大怪物。

 

有趣的地方在於,當比奇堡的居民們看到大怪物章魚哥時,先是一陣驚恐,想要攻擊並驅逐他。但是海綿寶寶說:「他是個好怪物。」於是居民就同意看看章魚哥是否是個善良的好怪物。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老師,我大概再整理一下問題的癥結:會有網路成癮的問題,在於我想逃避自己遇到的困難。雖然可以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我會有 曾經因為做一份作業、閱讀一篇文章、聽老師一席話,而感到開心,是那種心情整個打開、綻放的那種開心」),但是,可能是太想除掉我不要的部分(現在的課業),所以我連想要的也都放棄了(也可能是因覺得自己還得顧著不想做的事,無暇顧及想做的事),所以開始出現網路成癮的問題。我大約是在大二上開始慢慢發現我不喜歡現在讀的東西,但是我執意要讀完這四年,但是卻清楚自己不喜歡,所以我是不是應該告訴自己要撐下去?

--------------------------------------------

 

阿明,你能發現到「可能是太想除掉我不要的部分(現在的課業),所以我連想要的也都放棄了」,這一點很難得,也很重要呢。因為花了太多的力氣去「對抗」,使得自己沒有多餘的心力去做別的事,不是很划不來嗎?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過去與學生的談話,徵得談話人同意,用假名呈現,作為教材之用)

 

老師,我試圖去了解一些我的行為,以及對於課業的態度,然後去找出我很可能在躲避的問題。

 

有些時候我會覺得很無聊,但卻不想做任何一件事情。訂好了計畫要努力自學英文,但卻總是辦不到。我有網路成癮的問題,我並不是覺得玩電腦很有趣,就算覺得無聊,沒什麼感覺的時候卻還是不制止的想要上網。看到課業上的東西會覺得很反感,但考試前我還是逼迫自己一定要讀書。就算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也不會有太開心的感覺,只是覺得鬆了一口氣。我漸漸理解我對現在所學的東西沒有熱忱,而且有些知道自己比較喜歡什麼,但是不確定。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若不進行人類的整體改造,人類下一步該怎麼辦?

 

關於人類補完計畫,作者的想法是豐富與深刻的,但是在處理該片的結局上,卻顯得猶豫與不知所措。表示作者對此一議題有所感觸,但卻無法思考透徹,以至於做出一個讓大家感到模稜兩可的結局,這是非常可惜的。觀察此作者後續的作品,也可發現到他在這個重要環節上的讓步,造成日後自身創造力的萎縮。

 

若不進行人類的整體改造,人類下一步該怎麼辦?回到原本的日常生活中,接受人際間無止境的糾紛與困擾嗎?當然不是,那等於退回原點,並且可能比原點更為倒退,因為連原本的不滿(突破的動力)都消失了。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人類補完計畫為何失敗?男主角碇真嗣為何拒絕它?

 

當莉莉絲、綾波零、碇真嗣三者各自以不同的身分完成結合之後(詳細內情一言難盡,可省略),便啟動了人類補完計畫。但是,當整個計畫正要成功時,碇真嗣的態度卻一下子從歡迎改變為拒絕,他放棄結合並且退出,使得整個計畫就此失敗。

 

為什麼碇真嗣會拒絕?他因為父母的遺棄與冷漠而造成長期的心理憤怒,在心底悄悄地滋養著兩個相反的願望,一是期望著人類通通毀滅,一是期望人類通通彼此相愛。這兩個願望在此刻詭異地同時達成了,他為什麼後悔?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的服務學習小組看〈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真心為你〉這部動畫電影,我負責導讀及分享其中的觀點。這部卡通融入了大量的哲學、心理學、宗教等象徵或隱喻,看的時候,難免因為劇情的複雜而有所困擾。我儘量抽取出一條單純的線索來討論,刪去不必要的劇情負擔。其餘可討論的議題其實不少,或許有空時再慢慢聊,這次主要是針對「人類補完計畫」來討論三個問題。

 

第一,為何要進行「人類補完計畫」?針對人類怎樣的不完美?

 

影片中的人們,彼此之間充滿各種人際與心理上的困難:猜忌、憤恨、冷漠、疏離、絕望、自大、寂寞等等。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緊張達到了極致,人們知道這是種侷限與危機,將造成人類自 身的紛爭與敗壞,必須要改變。但是,要改變甚麼,以及如何改變呢?人類補完計畫特別針對一個重點,就是「AT力場」。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蔣興儀

 

前面所做的種種鋪陳,主要是針對「政治正確」之概念,提出各種正反辯析。這些鋪陳為的是要問一個問題:究竟,我們對於政治正確該抱持怎樣的態度?以及,它將引領我們做出怎樣的倫理思考與判斷?

 

「政治正確」的原意是要阻止暴力,提醒我們要對於那與我們相異、具有異質性的他者(Other)予以尊重。它所強調的層面倒不是武力或肢體上的鮮明暴力,而在於語言文化或觀念思想上的隱晦暴力。因此它會藉由許多語詞或名稱的糾正,來發出「禁絕歧視」的警訊。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是網路的轉載文章,只有略做收集與整理)

 

3.反向歧視

 

佛羅倫斯花之聖母大教堂1296年奠基,1436年建成(其鬼斧神工,令米開朗基羅亦歎為觀止),198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花之聖母大教堂對於佛羅倫斯來說,其重要性和象徵意義毫不亞于艾菲爾鐵塔之于巴黎,自由女神像之于紐約,天安門之於北京。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網路的轉載文章,只有略做收集與整理)

 

2.過猶不及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政治正確也慢慢吹入餐飲業。之前的政治正確還算很政治:不能有種族歧視、要提倡男女平等、同性戀勇敢站出來...。這些理應很政治、也該很正確的東西我是覺得還很合理,只要我們一開始就同意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價值觀,那麼這些就算在幾百年前是驚世駭俗的事情看來也就在自然不過。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