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翻譯者:蔣興儀

弗洛依德認為,心靈首先是完全由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所規制的。將先前滿足的記憶以一種幻覺的貫注(cathexis)來尋求經驗上的滿足。但是,主體很快便發現,這種幻覺並不能解除他的需要,因而被迫「形成在外在世界之中的真實環境之概念。」(Freud, 1911b: SEXII, 219)一種新的「心智運作原則」因此被引入(「現實原則」),它修正快樂原則並迫使主體採取更為迂迴的路線來達成滿足。然而,因為現實原則最終的目的仍是各種驅力的滿足,則可以說:「現實原則替代快樂原則並不意味著要罷黜快樂原則,而只是要保護它。」(Freud, 1911b: SEXII, 223)

  從早期開始,拉岡就反對這個他稱之為「現實原則的素樸概念」。(1951b:11)亦即,他拒絕將任何人類發展的解釋奠基於一個未受質疑的「現實」觀念之中,將其視為客觀且自我-明證的既予物。他強調弗洛依德的立場在於:現實原則最終仍要服務於快樂原則;「現實原則是快樂原則的延遲行動。」(S2, 60)拉岡因此挑戰如下的觀念:主體已經達成了區分現實與幻想(fantasy)的絕對正確之手段。「現實並非確實在那兒,使得我們一頭闖入了歧途之中,沿著它讓快樂原則的運作來引導我們。事實上,我們從快樂之中製造現實。」(S7, 2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