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興儀
How many psychologists dose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
Only one, but the bulb has to really want to change!
這是1970年代在美國心理治療界流行的一個笑話,聽起來挺冰箱的。這是因為涉及到一些專業的討論,所以不明究理的人會覺得莫名奇妙。
- Aug 01 Fri 2008 08:52
燈泡不會自己想要改變
- Jul 26 Sat 2008 22:51
名句賞析 (紀傑克)
We can start to hear with our eyes.
我們可以開始用眼聆聽。
- Jul 25 Fri 2008 20:32
變裝的邏輯
作者:蔣興儀
弗洛依德的案例中,有提到變裝癖的情況,這通常是發生在男人身上,指男人喜愛穿戴女人的衣物。我嘗試用拉岡的方式來重新解讀。
一、傳統的伊底帕斯父權
- Jul 24 Thu 2008 08:34
畫中有畫,畫中有話: 論馬格利特 Magritte, R.
- Jul 20 Sun 2008 08:54
拉岡對教育哲學有何啟發?
作者:蔣興儀
教育哲學一直以來都著重於人的發展,強調人如何從個體的主觀層面朝向主體的客觀實現,這樣的關心自十六世紀以來的哲學發展中達成了一整套完足的論述體系。從笛卡兒透過方法的懷疑到發現「我思,我在」的思維確定性,再歷經了康德藉由知識的有限性而建構了先驗的主體,直到黑格爾區分出人之有限的反思與絕對者(或絕對者在哲學家身上)的絕對映照、揭示或體現自身之完滿全體性,至此,現代主體性算是寫就了輝煌燦爛的一頁。
這個權充為人類基礎的普遍形上之頁,上頭滿佈著法力無邊的粗體關鍵字:理性(reason)、支配(mastery)、再現(representation)、自我意識(self-conscience)等。就教育哲學的領域來看,當今台灣的學術論述中,這種主體形上學之說仍佔有一定的穩當地位,以此為基軸而發展出的議題自不在少數。
- Jul 17 Thu 2008 08:34
借拉岡讀電影:《終棘警探》Hot Fuzz
- Jul 12 Sat 2008 07:57
名句賞析(關於伊底帕斯)
一隻眼也太多。
An eye too many.
附註:在知道自己所犯下的弒父娶母之罪行之後,Oedipus並沒有自殺,而是自剜雙眼。這是對表象(representation)的極致完成,或是極致嘲諷?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 Jul 09 Wed 2008 08:40
不必離開的「走出去」
作者:蔣興儀
與君一席話。
前兩天,跟教哲組的幾位好朋友一起聊天、討論、爭辯,引發了很多想法。其中,爭論到一個關於「走出去」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第一次接觸,十年前讀碩士班時,參加了梅洛龐蒂讀書會,就曾聽過在場的老師學長們爭辯,只是當年紀小,似懂非懂。今天的我,總算對這樣的問題有了些頭緒。
百合派主張:要走出自己的書房,到人群中去!亦即,擺脫理論的空談,進入實踐場域(這個呼籲通常會針對讀哲學或理論的人而發)。
- Jul 07 Mon 2008 08:39
名句賞析(拉岡)
最好的就是不要出生,
其次則是儘可能趕快死去。
It is first best not to have been born,
and second to die as fast as one can.
- Jul 06 Sun 2008 08:29
選擇情人或選擇父母,都一樣
作者:蔣興儀
那天看了一齣劇,看起來是老掉牙的劇碼,但有些值得玩味之處。
這種乍看之下是陳腔濫調的劇碼為何一再被重複?是因為觀眾百看不膩嗎?不是的。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一直重演這個橋段,我們很想要突破,但是有些困難,因此想藉由他人的展示來幫助我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