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轉寄來的小故事當中,

發現一個小故事很值得討論,

依照一般人的慣例,

故事最後都會放轉寄者的啟發與心得。

當然,這篇故事轉寄者所放的啟發,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Juila Kristeva:

“We know that we are foreigners to ourselves,

and it is with the help of that sole support

that we can attempt to live with others.”

 

克莉絲蒂娃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師

 

想請教您一些問題,我和朋友討論到關於「相信」這回事,我們的意見不太相同,令我產生困惑。

我對於「未來會更好」,「生命會越走越有希望」這樣的信念,幾乎不曾懷疑過,這是陷在思考的偶像當中嗎?如果說,不是的話,為什麼這樣的相信是可以成立的呢?

相信別人,也可以說是,信任別人。相信別人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其中必定有一些條件或是契機。對於看到別人生命的樣子感到羨慕,因此信任他,而相信說:跟著他走的路也許就能達到那個狀態。這樣子的相信,是否少了一點什麼呢?例如,我有一位朋友非常相信某位老師,他抱持的是一種單純的相信,相信跟著他走就會是一條對的路。

對我而言,我認為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是可以參考看看的,但是,我沒有辦法有那種單純的相信,相信跟著某一個人的路走,就能達到完滿的狀態。為什麼,我們之間的想法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海德格:

「存有Being比一切存有者beings更遠,

但存有依然比任何一個存有者更切近於人,

甚至比人自身還要更切近於他。」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末的生涯探索助教培訓課程中,在「讀書會帶領」的部份,同學們的討論過程有一些值得分析的動線,所讀的書籍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1.顯題化(thematize)

一開始,大家對於「夢想」有許多分歧的發問與討論,漸漸地,討論開始浮現出來一個清楚的焦點,集中於「什麼是夢想?」這個問題上頭。這時,可以約略看見,在千頭萬緒中,一個主軸線被抽出來了。大家心中原本都有各自對於「夢想」的既定看法,但是討論之後才發現,這些看法非常不一致,遂引發大家對於自己所抱持的「夢想」之概念有了懷疑。不過,這才剛開始。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裡要談的是關於討論的後續效應,以及議論層次的開展。這樣的層次展開,必須在一個困難點之後才會發生。

 

阿豪在這學期的「家長成長工作坊」裡,帶領了一場討論,討論的題目是:「如何當壞男人」。構思這個題目的背景是因為阿豪閱讀了一本書,書中鼓勵男人學習當「壞男人」,來吸引女性的好感,書裡面有一百多招壞男人守則,供大家遵守與參考。

 

基於這本書的提示,以及對於這個議題的個人生涯興趣,阿豪設計了一場很好玩的討論課。他先在黑板左邊請大家列出所謂的「好男人()」特徵,可是這樣的好男人是會被女性發卡,表示拒絕被當作男友,只能當作好朋友。接著又在黑板的右邊請大家列出所謂的「爛男人」特徵,這樣的人是很快就會被女性淘汰出局的,連朋友也當不成。在「好男人()」和「爛男人」中間的交集處,就是「壞男人」。阿豪還出了幾個情境題,讓同學們去發揮,藉此澄清其中的壞男人特徵。由於議題活潑且生活化,整場討論的氣氛很熱絡,大家發言也頗踴躍,算是一場成功的討論。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問題

 

學生在上課時問了一個問題:「一個人的平日操守與他的學術研究,有相關嗎?」這個問題稍嫌抽象,太不具體,我請他多加說明。原來情況是這樣的,他對某一位老師有負面的看法,這位老師曾經被人家批評說是不民主,對學生的抗議言論與挑戰性意見進行打壓,因此,雖然這位老師的學術名望很高,但他就是基於前面那個理由而討厭這位老師。

 

簡言之,針對一個學術聲望頗佳的老師,可能在政治上(或是道德上)有了瑕疵,我們是否該就此否定他?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不僅因為它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關聯於我們如何判斷一個他人的人品,更是因為它關聯於我們自己的批評言論背後,有著怎樣的自我預設與心態。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生問我:「選擇死亡(自殺)是不是也是一種自由?」

我當然認為不是。
但我先不正面回答,

先說一個小故事。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在生涯探索助教培訓的讀書會帶領過程中,同學提出了一組議題,我把它稱為「美景與油」。我們在會中已經討論了很多,衍伸出更多的好問題。事後,我再度回想起同學們的討論,又產生了新的想法。

 

出發點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裡的一個小故事。

 

有個少年去向智者請益,智者老師叫少年學生帶著一湯匙的油,到城堡各處逛個兩小時,少年很小心的照顧著油,兩小時後回來,一滴油也沒漏出來。老師問他:「你看了城堡的美麗風景嗎?」少年很尷尬,他只顧著湯匙中的油,完全沒注意美景。老師請他再走一遍。這一次,他很仔細地觀看了城堡各處,回來之後詳細描述給老師聽,老師聽完後問他:「油呢?」他低頭一看,湯匙中的油已經漏光了。老師說:「要能欣賞所有美景,但也不要忘記湯匙中的油。」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七雜八與小結

 

1.「口白人生」要表現的是自我失落與自我解放。而「死亡靈感」要表現的是自殺、自我否定,完成理想人性的藝術作品,但這時,就不必再發展了,因為一切都完成了。

 

2.死亡有不同種。一種是高貴的、阿莎力的、贈與的、沒有自我的,這種死亡成就的是「不會被完成作品」。另一種是暴力的、令人不寒而慄的,對他人暴力也對自己暴力,殺他人並自殺,這種死亡完成了極大的作品,但也讓作品就此結束而無法再發展了。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