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想請教您一些問題,我和朋友討論到關於「相信」這回事,我們的意見不太相同,令我產生困惑。 我對於「未來會更好」,「生命會越走越有希望」這樣的信念,幾乎不曾懷疑過,這是陷在思考的偶像當中嗎?如果說,不是的話,為什麼這樣的相信是可以成立的呢? 相信別人,也可以說是,信任別人。相信別人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其中必定有一些條件或是契機。對於看到別人生命的樣子感到羨慕,因此信任他,而相信說:跟著他走的路也許就能達到那個狀態。這樣子的相信,是否少了一點什麼呢?例如,我有一位朋友非常相信某位老師,他抱持的是一種單純的相信,相信跟著他走就會是一條對的路。 對我而言,我認為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是可以參考看看的,但是,我沒有辦法有那種單純的相信,相信跟著某一個人的路走,就能達到完滿的狀態。為什麼,我們之間的想法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此外,就算老師回我信,我也有可能不相信你們的解釋,但我接受我自己不相信你們,同時又詢問你們的意見。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 阿凱 -------------------------------------- 阿凱 你的問問題的方式很有系統,陳述也很清楚,把相關的問題都整理起來了,這是一種很好的發問方式。看的出來,你對你所發問的問題其實已經有經過一番思考了。我自己這邊把你的問題大約歸納為下列三點,我試圖從你的最後一個問題開始回答,因為,這會關聯於其餘兩個的回答方式。 嚴格說來,這不算是一個回答,而是再度和你討論問題,所以會拋出更多的問題。 1.總是抱持懷疑的人,到底想問什麼? 「懷疑」是思考的一項利器,也是思考的必備條件。只要不陷入「懷疑論者」(只想懷疑,不想問問題)的狀態,懷疑是幫助我們澄清我們後來所「相信」的價值,並且讓這樣的「相信」也始終保持可改變的餘地。因此,總是抱持懷疑的人,其實是對於背後問題,或背後問題的背後問題有高度的關心(是不是有點像鬼打牆?),想要有更大的思考脈絡,去擴大問題,或轉換問題。這樣的人不是想要答案,而是在索求更多的問題。 2.相信某些信念,是否不好?(例如,相信「未來會更好」,「生命會越走越有希望」等等) 不可否認的,人都需要有一些價值信念,作為支撐,一旦價值信念全無,生命可能會失了方向,會非常混淆。我們要去探討的是,我們採行某種價值信念背後的種種理由,以及這些信念是否真的對我們有幫助。 因此,這個問題可以換個方式來問:「為什麼我們會需要這些信念呢?」是不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其實過得並不好,一直處於缺少希望和沮喪的狀態,我們才會「需要」去相信這些信念?保持這樣信念,會讓我們感到安慰,似乎眼前的不佳狀態很快就會過去,我們把希望都寄託在未來。 那麼,接下的另一個問題是,(1)如果情況不是這樣,我們現在已經過得非常快樂了,那麼,這些信念有何用處呢?(2)如果情況確實是這樣,我們現在過得非常糟糕,那麼,這些信念又有何用處呢? 3.相信某個人,跟著他的路走,是否不好?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些典範,是引導我們生活的重要人物。跟著他的路走,是讓我覺得順利與安心的,彷彿在生命的一路上,都有他的陪伴。我就算遇到困難也不在乎,因為他已經展示給我看,他是能夠迎接挑戰與度過難關的人。 那麼,問題是,(1)我想要追隨他的腳步,是追隨他能夠「迎接挑戰」的那種勇氣與態度嗎?(2)還是我只想避開他曾經遭受過的挑戰,直接跳到他後來度過難關的「穩定狀態」呢? 依你的判斷,哪一種「跟隨」對我們自身比較有幫助?兩種方式各自的風險是什麼? 問題老師
- Jul 29 Thu 2010 09:07
關於「懷疑與相信」的一段對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