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與翻譯者:蔣興儀

拉岡式的打擊第一是針對弗洛伊德,第二針對康德。弗洛伊德對於康德的批評是關連於聖訓:「你應該如愛你自己那般愛你的鄰人。」

拉岡首先將傳統倫理學定義為「財貨的招待」service of goods或「好處的分享」,認為這裡面嚴格來說沒有倫理學,因為「其本質是以好處去利他」。這正是想像域:「它是一經驗的事實:我想要的是在我自身形象中的他人的好處」。博愛相關於分享「物質」(把外套分給赤裸的乞丐),其本質要是能夠處置與分配的。拉岡說,如果乞丐要求的是將他殺掉或幹他,這就引入了博愛和愛之間的差異。而這正是弗對於此一聖訓的認知:我招待或分享給鄰居的是迥異於我的財貨的某物──我的極爽jouissance。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與翻譯者:蔣興儀

康德的倫理學革命是導向弗洛伊德之無意識的開始點:康德是首先為「超越快樂原則」劃定界限的人。

弗氏的無意識離心主體不過就是笛卡兒的我思,且由康德的先驗主體給更為激進化。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蔣興儀

對索緒爾(Saussure, Ferdinand de)來說,他所討論的語言學之範圍是在於人類社會。首先,語言學與動物的語言無關,故單方面地去討論人的語言本能¬或天賦──如說話的生理構造或發音的物理現象──並不是語言學的重要問題。既然生理與物理的因素不是優先要考量的,那麼,語言在人身上乃是屬於心理學的,但這並不是指個人的說話動機或智性表達這般的主觀思考過程,「語言不是說話者的一種功能」(索中35),沒有語言的幫助,思考無由產生。因此,索氏所謂的心理學首先是指社會心理學,亦即研究人類社會集體的符號規則和系統,心理學所要探討的心理現象必須有賴於它。

索緒爾說:「從心理學方面來看,我們的思維一旦離開了字詞的表達,就僅僅是無定型且無區別的一團(mass)而已。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致地承認:沒有符號的幫助,我們就不能夠使諸觀念之間達成明確且堅定的區分。沒有語言,思維只是一團模糊且未知的星雲。不存在著前定的觀念,在語言出現之前,一切皆無法清楚區分。」(Saussure, 1964:111-112)對他而言,語言是和思維有著密切的關係。思維並不先於語言,我們並不是在腦海中先有了概念的世界,然後才用語言去表達它。反之,概念世界的成形若沒有語言的幫助是不可能的,一旦我們開始思考,我們就已經是在語言之中了。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譯者:蔣興儀

拉岡將法文exterieur(exterior)(外在)的字首ex連接於intimité(intimacy)(私密),因而組合成extimité一詞。這個新詞可呈現為英文的extimacy(外密性),很恰當地表達出:心理分析把內在和外在、容器和內容物之間的對立給顯題化。(S7, 139)例如,真實界同樣處於內部和外部;無意識並不是純粹的內在心理系統,而是一個主體間的結構(「無意識是外在的」)。另外,大它者「雖然是居於我的中心,但卻是迥異於我的某物,。」(S7, 71)還有,主體的中心是在外部;主體是外-中心的(ex-centric)。(E, 165, 171) 拓樸學的torus和莫比帶moebius strip將外內性的結構表達得很適切。米勒(Miller, Jacques-Alain)更進一步地將外內性的概念發展於1985-1986的研討集之中(參見研討集的摘要以及Bracher, 1994的文章等)。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譯者:蔣興儀

  拉岡聲稱倫理思想「居於我們分析師之工作的中心」(S7, 38),並以一整年的研討課來討論倫理學和心理分析之關聯(Lacan, 1959-60)。以某種簡化的方式,我們可以說,倫理學問題從兩方面來聚合心理分析的治療:被分析者和分析師。

  在被分析者這邊是罪惡感(guilt)之問題和文明化道德之病因本質。弗洛伊德相信在下列二這之間具有基本的衝突:「文明化道德」(civilized morality)之要求,以及主體之本質上非道德的性驅力。在此衝突中,當道德獲得了上位且驅力太強無法昇崋時,性欲不是以倒錯的形式來表達就是被壓抑,後者會引發精神官能症。在弗洛伊德觀點下,文明化道德是精神病的根源(Freud, 1908d)。弗氏進一步發展他的概念,關於道德之病因本質乃是存在於無意識意義下的罪惡感,以及存在於他後來的超我概念,這個內在化的道德代理變得更為嚴格以至於自我屈從於其要求。(Freud, 1923b)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驅力(drive/ pulsion)

翻譯者:蔣興儀

在弗洛依德的性欲理論之中,驅力一概念佔據了核心的地位。對弗氏而言,人類的性欲和其他動物的性生活相對立,區分之處在於它並非由任何的本能(instinct)(這個概念意味著與某對象產生一種相對固定的和內在的關係)所規制,而是由各種驅力所規制。不同於前者,後者是極端多變的,並且在主體的生命史中是以偶然的方式發展起來的。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閹割情結(castration complex/ complexe de castration)

翻譯者:蔣興儀

弗洛依德最先於1908年描述閹割情結:小孩發現了兩性之間的解剖學差異(陰莖的呈現或匱乏),於是假定說這樣的差異是肇因於女性的陰莖被割掉(Freud, 1908c)。閹割情結因此產生於這樣的時刻:當某個幼兒的理論(每人都有陰莖)被另一個新的理論(女性已經被閹割)所取代時。此一新的幼兒理論所造成的結果是:男孩和女孩之間具有差異。男孩害怕他自己的陰莖會被爸爸給割掉(閹割焦慮),而女孩看到她自己已經被閹割(被媽媽),乃企圖否定這回事或者尋求某個小孩來替代陰莖(陽具欽羨)以作為補償。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好的靈魂(beautiful soul/ belle âme)

翻譯者:蔣興儀

  美好的靈魂是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當中所描述的自我意識之辯證的一個階段(Hegel, 1807)。美好的靈魂將它自身的失序投射在世界中,並企圖藉由施加「心之法則」(the law of the heart)在每個人身上來治療此一失序。對拉岡而言,美好的靈魂是自我的完美隱喻;「現代人的自我…在belle âme之辯證僵局中承擔了其形式,他不知道正是在此失序中其自身的raison d’être使得他在世界中被廢止」(E, 70)。美好的靈魂還以更為極端的方式闡明了偏執的錯視(méconnaissance)的結構(Ec, 172-3)。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感(affect/ affect)

翻譯者:蔣興儀

在弗洛依德的作品中,「情感」一詞是與「理念」(idea)一詞相對立的。情感和理智之間的對立本是古老的哲學論題之一,現在透過德國心理學也成了弗洛依德的語彙。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