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雜七雜八與小結

 

1.「口白人生」要表現的是自我失落與自我解放。而「死亡靈感」要表現的是自殺、自我否定,完成理想人性的藝術作品,但這時,就不必再發展了,因為一切都完成了。

 

2.死亡有不同種。一種是高貴的、阿莎力的、贈與的、沒有自我的,這種死亡成就的是「不會被完成作品」。另一種是暴力的、令人不寒而慄的,對他人暴力也對自己暴力,殺他人並自殺,這種死亡完成了極大的作品,但也讓作品就此結束而無法再發展了。

 

3.例如,社會新聞的情殺,殺了女友自己再自殺,用毀滅的方式來完成愛情的作品。就像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型態,正是宣揚一種錯誤的價值,他們成就了兩人的無限與永恆,一起成就為完美的作品。這兩人的放大,即是奧茲維茲集中營。

 

4.自我失落與解放自己,使得作品不會被完成,這種未完成的作品並不是做一半,而是說藝術讓我獲得解放,讓我有未來,這是善的。相反的,完成獨一無二的理想化作品,是黑暗的,藝術帶來絕對的恐怖,一切都被完成終止了這是惡的。

 

5.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一件作品,納粹大屠殺,即是要完成作品,讓整個德國變成一個作品,國家被理想化,實現它的本質,成為一件至為優美的作品。「香水」這部小說或電影也用來批評希特勒,香水的英文essence其實就是「本質」。

 

6.〈泰歐巴德與泰歐鐸〉這篇有一個地方不成功,角色不可能反叛,不可能取代作者。因為一旦作者知道,早就先殺了他,權威是在作者手上。作者泰歐鐸如果要獲得快樂,角色就要脫離他的控制、與他分離,從作者的腦袋中被釋放。但是,實際上被釋放的人是作者。這篇有一個地方值得一提,就是他去撞牆,撞牆表示頭沒了,自我消失、自我失落(當然,角色也就脫離了)。

 

7.「口白人生」的作者,她的書沒有完結,角色能繼續活著。那最後到底是誰在寫書?學生:「是讀者」,沒錯,以及成為「另外一個人」的作者本人。

 

8.學生問:「角色能夠意識到他自己是個角色,這也是作者安排的啊。我的自由是上帝給我的,還是我被命令為自由?」這是個好問題,這個問題關聯於「我們如何不被控制?」

 

9.只要我有一個點被固定下來,就會被人家抓得死死的,這個點就是自我專屬性。甚麼樣的人不會受到控制?沒有自我的人,完全忘掉自己的人,當我沒有自我意識時,我就不會讓自己的自我意識被控制。

 

10.沒有自我,不是吸毒狀態,不是麻木不仁或行屍走肉。而是:沒有人告訴我該怎麼做,我自己也不能告訴我自己該怎麼做。這時。生命中便產生無限多不可思議的可能性。我們不妨倒過來說,如果我有那麼一次的失落自我的經驗,我就會知道了。

 

11.人生中至少要經過一次的測試test,跑不掉,這是虛無的試煉trial,是不可能的考試。例如,戀愛、分手、情傷、親人過世、朋友背叛等等。要是你都能渡過去,就是在承擔自我失落,就是在經歷自我取消。

 

12.看起來,似乎藝術家和我們一般人的生活經驗不同,藝術家比較主動去追求自我失落,會積極把自己逼到牆角。但是其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只在於你敢不敢去考,能不能通過測試。

 

13.通常,大家通過這場考試的比例不高,因為快要自我失落的時候,我們會迴避它。「死亡靈感」中的劇作家更糟糕,他不想去考這場試,不想放掉自我,並且,反而是用死亡來創作。

 

14.一個人一輩子有幾次生命?(1)不考試的話,只有一次生命(很可憐),這叫植物,因為害怕死亡,不敢再活一次。(2)去考的話,可以有幾次生命?至少兩次,至多無限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