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味千層蛋糕

 

1

手機鈴響。老公睡夢中接到老闆打來的電話,吩咐他去買早餐,睡眼惺忪的老公還記不清要買的項目,老闆就把電話掛了。

老公看著手機上顯示的時間:清晨5:30。他愣了幾秒,居然比平常還要早?想必老闆已經去完了健身房。

老公轉身看了一下還在睡的老婆,輕手輕腳地掀開被子,起身進入浴室。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憂鬱症患者出櫃

 

 

憂鬱症患者,常有個一直令自身困擾的問題就是:該不該出櫃?就是告訴人家:「我得了憂鬱症啦!」

「出櫃」一般用在同志或LGBTQ身上。知道了自己是同志之後,知道了自己喜歡同性之後,而猶豫著要不要告訴他人。它既然意味著原本應該藏在櫃子裡,就代表它是某種家醜或醜聞,自己收藏起來、關住它比較好,免得受到不堪的對待:或歧視、或騷擾、或驚嚇。但我說的出櫃,不是一般使用的同志出櫃,而是簡單地取其形象:把不堪的祕密說出來。我認為,出櫃也是憂鬱患者的一個重大的猶豫。

同志出櫃,會有風險,最大的風險就是受到家人和朋友的不諒解。有個男同志出櫃後,爸爸的震驚,伴隨著與之絕交的不諒解:「什麼?我沒有你這個兒子!」(對啊,可能不是兒子,而是女兒吧?)媽媽的震驚卻可以包含諒解,但是媽媽想要把他引導回正軌:「你要不要試著多說說自己的性經驗,說不定你搞錯了?」(跟媽媽說自己的性經驗,有點太佛洛伊德了吧?況且,媽媽的性經驗有足夠到幫人家做判斷嗎?)男性友人的震驚有點複雜,一方面自責於自己粗心大意,居然沒有看出來自己的室友是個玻璃,另一方面也覺得自身有可能被暴露為情色幻想的對象:「幹,跟你在一起這麼久,你都沒說,你當我是朋友嗎?你該不會每次都在看我的屁股吧?幹!」女性友人,則有種失望大過驚訝的遺憾:「還好沒說出口,說我對你有意思,要不然多糗啊!」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冒牌者症候群」:心理-社會的觀點

 

一、術語症候群:又一個重複的新名詞?

 

乍看到「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這個概念時,有點覺得它又是一個陳述自卑心態或低自尊的概念,又一個換湯不換藥、重複意涵的新名詞?又多了一個進入眼花撩亂排行榜行列的新名詞?

先小小抱怨一下。目前,排山倒海的心理學專有名詞掩沒了我們,尤其是滿山遍野的「OO症候群」和「OO效應」,多到已經打昏了我們的腦袋。過多的專有名詞,常常都是指涉著相同的概念,只有外表字眼的差異,內涵則是差不多的。這使得我們的學習,充滿了一個又一個的術語,我們只是忙著去背誦字眼,以及忙著去問:這個跟那個有何不同?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魷魚遊戲》中的姜曉和智英:事件、哀悼、共在

 

一、姜曉和智英

 

學生推薦我看韓劇《魷魚遊戲》,說角色和人性刻劃很深刻,我就看了。真的好看。我最佩服的地方是,整部劇突顯出南韓對於他們自身社會的深刻描寫和反思,就像《寄生上流》一樣。

資本主義的暴力當然是這齣戲劇之中的大主題:一個吃人的社會結構。但很多人已經在討論了,所以我想談點關於個人處境的小主題。以下,我會用紀傑克(S. Zizek)和巴迪歐(A. Badiou)的「事件」(event)之概念,以及巴特勒(J. Bulter)的「哀悼」,來討論姜曉在「彈珠關卡」的轉變。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借心理分析讀電影《末日之戰》(下):第十人

 

三、第十人,以及另九人

 

當全世界國家一一淪陷於喪屍之際,以色列卻沒有因此而崩潰,它建造了一道高高的圍牆,將人民圍在牆中,受到保護,防堵喪屍入侵。因此,傑瑞前往以色列拜訪,希望獲得靈感,尋求解決之道。傑瑞到了耶路撒冷,見到代表人尤爾根·汪布朗(Jurgen Warmbrunn),兩人之間有一段對話。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借心理分析讀電影《末日之戰》(中):病症即是解藥

 

二、病症即是解藥,隱喻

 

傑瑞走訪各地,一再地觀察喪屍襲擊人類的景像,發現到有些人並不會被喪屍攻擊,喪屍會繞開這些人。傑瑞大膽地推測,這些不被攻擊的幸運兒,可能是生了重病的人,喪屍避之唯恐不及。喪屍只會去咬健康的人,這或許可以成為危機的解方。以下是傑瑞到達疾病控制中心時,和幾位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借心理分析讀電影《末日之戰》(上):大自然是婊子

 

我一直很喜歡《末日之戰》(World War Z)這部電影。儘管先前已經有許多喪屍電影,但它還是能額外拍出新意,很令人讚賞。每次電視有重播時,我就會再看一次。多看了幾遍之後,有些段落自然會獲得細嚼慢嚥,而能夠多加以思索。而且,在今日現實生活的新冠疫情和氣候變遷的雙重危機下,又特別有感。

電影的內容細節,我就不再贅述,網路上很容易查詢到。大致就是:全世界被病毒入侵,讓人類變成喪屍。喪屍用咬人的方式來傳播,被咬的人在數秒之內,也會立刻變成喪屍。前聯合國調查員傑瑞·藍恩(Gerry Lane)接到命令,到全球相關地點,試圖找出阻止喪屍病毒蔓延的方法。

我覺得其中有幾個段落,能夠跟心理分析連繫起來,作點討論。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何看待「勵志書」?

 

有朋友詢問我:「是否應該像勵志書籍所說的那樣:只要努力、只要有心就可以解決問題?應該如何看待勵志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這是個值得去思考的問題。事實上,曾有不少學生也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正好,趁著這位朋友的提問,我就一併整理出我的看法。以下,我會探討勵志書籍的好處和侷限。

 

一、勵志書籍是個暫時性的急救工具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Zizek論資本主義與自由脫勾:關於紅墨水的笑話(下)

 

三、以教育為例

 

資本主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可以用「自由主義不自由」、「民主國家不民主」等悖謬,來說明這兩種紅墨水之外,下面我想以台灣教育為例:「教育發達無教育」。

前陣子,幾所頂尖大學發生了幾件令人心痛的學子輕生事件,年紀輕輕的優秀大學生們用自殺來表達他們的絕望。各界紛紛開始痛定思痛地反思:究竟是為什麼?出了什麼問題?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Zizek論資本主義與自由脫勾:關於紅墨水的笑話(中)

 

二、縮減或輕忽問題

 

讀者可能會問:那你現在不是正在使用紅墨水嗎?Zizek不也是用這個笑話,來揭露資本主義再也無法承諾「自由」嗎?是的,沒錯,坊間批評資本主義的言論和書籍,不在少數。但是,自福山的「歷史終結」之說提出後,能夠取代資本主義的其他制度的想像,好像就此消失了。批評歸批評,沒幾個人當真,它依然是我們生活的唯一重心,我們似乎真沒打算讓資本主義終結。

所以,Zizek的重點是:指出我們如何地縮減或輕忽問題。他認為,有幾種輕忽問題的態度,或是說有幾種我所謂的「藍色紅墨水」的情況。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