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興儀

承接上一個段落。比起伊底帕斯「情結」,伊底帕斯「悲劇」的問題就截然不同了。

當伊底帕斯發現自己弒父娶母的罪行之後,他才達到徹底的自我認識,他才知道自己先前所認識的那個人根本不是他自己。此時,他深受打擊,他過去的整個生命被顛覆,並且被瓦解了。由於這一切並不是他故意的、有意識的行為,因此,他陷入莫名的、深沉的焦慮。

此時,他沒有自殺,他不選擇逃避的結局,他不走這種比較容易的路,他沒有把自己放在「人面對命運時的無奈」這種窘境當中。

反而,他選擇的是勇敢地承擔一切。他放棄所有他過去認為是珍貴的東西:財富、王位、榮耀、親人、自己。最難的就是最後這一項,放棄自己,意味著要經歷徹底的自我改變(自殺只是害怕自我改變)。於是,他挖出了他的雙眼,並且放逐他自己。

雙眼代表外在性的認識,代表他之前那種無法穿透到內在的假象性認識,有著雙眼其實是盲目的。他挖出了他的盲目、他的自大、他的自以為是、他的自我同一性、他的自我中心。

挖出眼睛是第一序的,自我放逐只是第二序的。挖眼睛代表「走出他自己」、自我改變與死亡。流浪或放逐只是「他自己走出去」而已。如果沒有「走出他自己」,再怎樣的流浪都沒有意義。他先要「走出他自己」,才能讓「他自己走出去」。

對比於我們一般人,我們是有著雙眼的盲目,伊底帕斯是瞎了眼的清明。

因此,伊底帕斯「悲劇」所要問的問題是【人如何不同他自己?】這個問題,顯然比「男人與女人之間有何不同?」之問題,更高一層,也更重要。

區分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只是一種外在的、相對的區分;而區分自己與自己的不同,才是一種內在的、絕對的區分。區分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只是「差異的外在化」;區分自己與自己的不同,乃是「差異的內在化」。

由於「差異的外在化」還不夠激進,因此它還需要像是「尊重差異」這類的口號,來補充它的不足。然而,儘管「尊重差異」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但是各類型的排斥、歧視、壓迫等暴力依然少不了,我們總是做不到尊重差異。

(通常這類的口號都帶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因為大家都知道做不到,因此才需要一直強調它。)

做不到的原因在於,一開始就做錯了,「差異的外在化」還不夠差異。一旦我們能夠做到「差異的內在化」,我們自身就是差異,那又何必再需要任何的口號?

不論是男人或女人,都應該要問自己:我如何不同於我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