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國導讀,蔣興儀整理,2012.10.26
一、問:TI,p.26最後一段,「無限性的觀念不是一個實體entity(對象、存有者)」,這是什麼意思?
答:「無限性的觀念」強調的是「無限性」,而不是強調觀念。無限性,沒有任何形式可以限制它,它溢流出所有可界定它的框架之外,它不可界定。所以無限性不是一個對象,它是非對象。上帝是無限性,上帝可不可以是一個對你顯現的對象?不可以,能顯現的東西,就不會是無邊無界。
二、問:什麼情況是無對象、非對象的經驗?
答:(1)無對象、非對象,是一種很可怕的經驗。在我們面前的對象,它有既定輪廓,它的在場presence讓我們可以掌握它。一旦它呈現為一種「不在場的在場」presence of absence,我們無法掌握它,它超出了我們原先的認識與理解,我們會感到相當害怕。
(2)無對象性的經驗,會讓我們產生焦慮,類似海德格所說的畏angst。但是我們很快就會把焦慮轉變成恐懼fear,恐懼是有對象的。焦慮出現的瞬間很短暫,但是這個短暫的瞬間對我們而言,卻好像一世紀那麼長。例如:騎車的速度太快失速了,眼前的道路不見了,忽然間出現黑白二分的景象。潛水即將溺水,眼前呈現一片渾沌與模糊。
(3)在我們的生命經驗中,什麼時候會出現「在一個對象身上,遇到一個非對象性?」亦即,我會看到一個看不見的東西,我會經驗到一個不是對象的對象?愛情發生的時刻。遇到一個陌生人時。
三、問:無限性究竟是觀念還是存有者?
答;上帝par-ousia也不是那麼超越,會內在於世間。它可能是觀念,也可能是在場的東西。但是它如果在場,它不是對象,是以非對象、無對象的方式在場。無限性不是對象。它可以是在主體之中的觀念,也可以顯現在他人臉上,卻不構成為任何對象。
四、問:Levinas如何思考無限性?
答:他思考無限性有兩個方向:infinition和face。(1)無限者,若是無限的存有者,則它並沒有那麼無限。若上帝是絕對完美的,則它只能是一種觀念,不是一個存有者。無限性是「觀念」,觀念不會是存有者,始終保持為在主體之中的觀念。無限性在我之中,是個觀念,是infinition。(2)然而,無限者真的只能是觀念、不顯現嗎?誰說的,無限性會在他人臉上顯現,是真實的存有,透過他人而在場。他人在我面前,他的臉中有上帝的顯現,上帝在他身上,使得他不是一個對象。
五、問:Levinas關於無限性的兩種說法,是否可以多釐清?
答:(1)無限性是主體之中的觀念,這個infinition之說,類似康德所說的,形上學是無法剔除的,是我們的傾向inclination。我們傾向於思考無限的東西,那是因為我們都擁有無限的觀念,因為上帝把它的無限性給了我們。(我們對無限性的思考,並不是那種以科學理性的方式去認識。)
(2)無限性是他人的臉face,之中有上帝的顯現。這是一種現象化,極端的非現象性,所顯現的是他的「無可顯現」。臉,距離我很近,但卻似乎很遠。當我面對一個存有者在我面前,當他將他的非對象性顯現給我時,他可能會完全吞噬我。
(3)我、他人、無限性。這三個東西,有兩種關係:上帝在他人裡面,上帝在我裡面。infinition和face若是結合起來,便有點類似機緣論的說法:「我透過他人而接近上帝,是因為他人喚起了在我之中的上帝」。然而,Levinas後來並沒有把兩者結合起來,他強調「他人比我更接近上帝」,使他人具有無限的高度。也就是說,Levinas最初兩者都有說到,但後來TI後面都只有在發揮「臉」這部份。關於主體的部份,被列維納斯自己忽略了(直到OB才重提)。
六、問:什麼叫做presence of absence?
答:有三種消失。第一,「沒有」。是具體存在的死亡、消亡,是一種純粹的空無,這種沒啥好討論的,在這裡不談。第二,「遠離」,像胡迪尼的魔術那樣脫逃,暫時不見了,但其實沒有消失,只是用一個存有者來掩飾或遮蔽另一個存有者,這種其實仍然存在,也不是這裡要談的。第三,「到來」,對象明明就在你面前,但他不是對象、不是他自己,它的對象性質都消失了,這種正是我們這裡要談的。存有遮蔽其自身,在哪兒呢?就在每一個存有者之中。存有到來,不遠離,每一個存有者身上都帶著存有的虛無。虛無在每一物之中,每一物都是存有之虛無。
七、問:一旦沒有上帝,他人會變得怎樣?
答:普通的歐吉桑?總體性?敵人?怪物?沒有上帝,他人就沒有了高度(高度,使得我與他人雖然靠得很近,但實際上離的依然很遠,因為高度是另一個世界的通路),這時,他人會不會直直往下掉?他的存有是他的「什麼都不是」,他的存有是深淵abyss。他人具有神聖性,一直需要由上帝來掛保證。如果沒有了上帝,我是否還能對他人承擔責任?問題就要回退到自我身上了。過去,「我是我自己」的說法,總是帶有神學色彩。但是,上帝之死,引入了無神論,這句話便要改成「我是我自己的什麼都不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