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課時,談到恐懼與焦慮,同學問了一個延伸性的問題。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也跟日常生活有關,之前也曾遇到有同學問我。我試著去回答,也希望能引發更多不同看法。
問題:「面對恐懼的矛盾性,我們卻有『鬼屋』、『夜教』之類的活動,來創造恐懼作為樂趣,請嘗試分析其中的意義,以及利與弊。」
一、由恐懼而產生服從感或安慰感
夜教,作為一種團體的入會儀式,裡面免不了蘊含著權力關係。學長姐透過驚嚇而挫挫新鮮人的銳氣,讓新鮮人產生服從。或者,學長姐透過驚嚇使大家產生必須相互依賴與安慰的氣氛,讓新鮮人很快地融入團體中。
二、由恐懼而產生刺激感
恐怖電影或鬼屋,作為一種娛樂,目的是讓人們脫離日常生活的平淡,進入戲院中,體驗一種驚悚的刺激。刺激帶來快感,解此獲得緊張之後的放鬆。這裡有一種弔詭:如果電影不恐怖,沒有刺激的效果,觀眾會覺得難看或無聊;但如果電影很恐怖,驚嚇之後,恐怖的畫面很可能一直停留在觀眾腦海中,造成生活中處處充滿的可怕幻象。
三、「美學的震驚」與「嚇人的驚悚」
在美學理論中,震驚(不見得是恐懼)有它的特殊效果。許多當代戲劇會在舞台上製造出其不意的驚嚇效果(例如,表演到一半,把舞台上的假人頭扔到觀眾席當中)。「美學的震驚」是希望讓觀眾透過某種「不預期性」,獲得對日常既定模式的打破與反思。但這是需要藝術功力的,如果設計的不好,就會變成「嚇人的驚悚」而已。簡單的區分就是,「美學的震驚」會引發觀眾去重新思考自身,而「嚇人的驚悚」只是導演或設計者從他人的害怕當中,獲得惡作劇的快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