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網路上對於這部電影的討論,有一個觀點是很好的:「葬禮是為了死者,還是為了生者?」這樣的想法所要強調的是,對於死者的尊重儀式,其實是帶給活著的家人對自身的種種改變,不論是態度上或是想法上。片中,一位扮裝為女性的兒子之死,帶給家人對於變裝之爭和親子關係種種震撼;還有澡堂的老闆娘之死,帶給堅持要賣掉澡堂蓋大樓的兒子種種震撼。

 

這些震撼,是死者給生者的最後珍貴禮物,而且是在死後才贈與的,那是什麼呢?就是給我們活著的人帶來一次心理的死亡,一次徹底的自我改變。

 

但我還要補充另一個我認為更重要的觀點,從男主角出發。片中的納棺師男主角本人,僅僅只是服務死者與服務家屬嗎?他只是在改變眾人(甚至是身邊最親密的妻子)對這個行業的偏見嗎?不只是,他改變的是他自己,是由最後他的父親為他帶來的死亡之贈禮所造成的(弔詭的是,這個死亡之贈禮的迂迴接受,反而是經由那個曾經反對最激烈的妻子,以及他曾經給他爸爸的一塊石頭禮物所達成的。)

 

從片子的鋪陳看起來,男主角一步一步接納了他的工作,這當中不僅受到他的師傅影響,也感受到整個儀式過程對於家屬的影響,男主角對於「他人」的闖入,是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即便他的妻子、他的朋友不能同步接納,他也是默默地堅持與承受。

 

不過,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他人」無法讓他打開心胸,那就是從小拋棄他的父親,跟著女服務生私奔的父親。

 

直到最後,他決定去領回父親的遺體,對父親進行清理大體的工作時,他發現父親手中握著他小時候遞給父親的一塊石頭。那一刻,他才真正地釋懷,送走自己多年來的不原諒,解除他的心結。那一刻,他才真正成為一位禮儀師。

 

送行者要送走的最終是誰?一般人以為送行者是要在送走他人的過程中,重新掌握自己。我的看法正好相法,送行者所要送走的是自己,是透過他人的餽贈,徹底改變自己,經歷一次死亡。

 

「送行者」:送走自己,迎接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