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興儀
聖嚴師父在他的遺囑中,提到關於法鼓山機構的組織領導人等問題,他引用了一句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這句話道出了一個領袖和組織共同體之間的絕妙關係。
「我不領眾,我在僧中」乍看之下,指的是沒有一個外在的領袖,沒有一個站立在我們面前的物質肉體的領袖;但是卻有一個內在領袖,有一個在我們心中的精神實體的領袖。
要理解這句話,這樣的第一步是對的,但卻又大錯特錯。
如果只是取消外在領袖,轉而變化成內在領袖的話,佛還是佛,僧還是僧,「我執」反而會更加深加重。因為我們誤以為那個「我執」是佛。
因此,一旦我們取消外在領袖,讓領袖進入到我們的內在之中時,立即同時要發生的是:領袖不是領袖,我不是我。
佛、師父、領袖,不是一個「有」,而是「無」。既然是個「無」,進入到我之中,必然造成我的死亡與分裂,讓我再也無法維持我自身,我也是「無」。(在這裡不僅聯想起海德格的術語,那個「是」is就等於「無」nothingness,就等於「存有」Being。)
「佛不領眾,佛在僧中」,佛不是佛,僧不是僧。
對於聖嚴師父所提到的組織共同體而言,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制度呢?
由一個非領袖non-leader,領導著一群非成員non-member的制度。領袖是一個「存在之匱乏」lack of being,每一個成員也都是其自身的存在之匱乏,這樣的組織仍是組織,不會是潰散瓦解的;而是無法封閉起來的、沒有中心的組織,它將能產生更多的異質性。
聖嚴師父引用佛的這句偈說,不只是說關於禪學、佛法的組織制度,必須是這種「分離的共同體」dissociate community,更是說我們世俗一般的組織制度也應該如此,這正是民主。
在拉岡那裡,分析師和案主所形成的小共同體,拉岡學派的教育培訓制度所形成的大共同體,都是這樣的一種「分離的共同體」。
聖嚴師父在他的遺囑中,提到關於法鼓山機構的組織領導人等問題,他引用了一句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這句話道出了一個領袖和組織共同體之間的絕妙關係。
「我不領眾,我在僧中」乍看之下,指的是沒有一個外在的領袖,沒有一個站立在我們面前的物質肉體的領袖;但是卻有一個內在領袖,有一個在我們心中的精神實體的領袖。
要理解這句話,這樣的第一步是對的,但卻又大錯特錯。
如果只是取消外在領袖,轉而變化成內在領袖的話,佛還是佛,僧還是僧,「我執」反而會更加深加重。因為我們誤以為那個「我執」是佛。
因此,一旦我們取消外在領袖,讓領袖進入到我們的內在之中時,立即同時要發生的是:領袖不是領袖,我不是我。
佛、師父、領袖,不是一個「有」,而是「無」。既然是個「無」,進入到我之中,必然造成我的死亡與分裂,讓我再也無法維持我自身,我也是「無」。(在這裡不僅聯想起海德格的術語,那個「是」is就等於「無」nothingness,就等於「存有」Being。)
「佛不領眾,佛在僧中」,佛不是佛,僧不是僧。
對於聖嚴師父所提到的組織共同體而言,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制度呢?
由一個非領袖non-leader,領導著一群非成員non-member的制度。領袖是一個「存在之匱乏」lack of being,每一個成員也都是其自身的存在之匱乏,這樣的組織仍是組織,不會是潰散瓦解的;而是無法封閉起來的、沒有中心的組織,它將能產生更多的異質性。
聖嚴師父引用佛的這句偈說,不只是說關於禪學、佛法的組織制度,必須是這種「分離的共同體」dissociate community,更是說我們世俗一般的組織制度也應該如此,這正是民主。
在拉岡那裡,分析師和案主所形成的小共同體,拉岡學派的教育培訓制度所形成的大共同體,都是這樣的一種「分離的共同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