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魏建國導讀,蔣興儀整理,2012.12.21

 

一、問:今天是預言的末日,大家知道基督教的末世論(eschatology)有何種意義嗎?

答:escha-有界限limit、極限extreme的意思。末世論是說,時間、歷史到達極限嗎?是說,人是創世的高峰,高峰終結,歷史沒了,時間沒了嗎?這豈不是很悲觀嗎?阿岡本(Giorgio Agamben)在《剩餘的時間》一書中說,基督教的末世論若還有當代意涵的話,不是the end of time ,而是time of the end of time。時間會終結,表示終結之後開始的一種時間,終結之開始,它開始了它自己的終結。這是彌賽亞的第二種時間,時間的平方。而這不會是悲觀的,the One即將到來,即使不來,我們也已然準備好。

 

二、問:末日、末世論,這和我們讀書會有何關係?

答:是誰讓時間終結,又重新開始?阿岡本沒說,列維納斯有說:是它者到來。它若不來,如何準備?總是只有自同者在準備,只是自同者之意志的自我造作。對於末日會害怕,是因為沒準備好,若是準備好,不會害怕。期待末日,是期待它者到來。它者是衝撞性的東西,會帶給自同者巨大的衝擊。

列維納斯說,它者死亡,是最優先的。這對我有何意義?他死,我死,其實是同一件事。他早就死於我的生命開端(起源),帶給我一些我所不知道的東西,亦即,我的死亡。只是我不願意想起來。我的前歷史pre-history(我已然忘記了,它是比個人歷史更早的過去),涉及到一個它者。他死了,死亡帶給我衝擊,將讓我有機會也能面對我自己的死亡。

自同者之中有它者,我、他要合起來。在海德格之後,列維納斯和德希達都一直在做這件事。海德格說共在,是指我已經有一種它者經驗,它者之死,就是此有的向死存有之源頭。

 

三、問:p.35,我與它者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答:誰是形上學的絕對外在性、超越者?是它者。它者不可被縮見為內在的遊戲,指的是說它者不可被自我所設定。那麼,我與它者是否平等?不平等。我與它者之間的關係是non-equal,我們沒有相互性,我們之間的關係是不可逆、不可倒轉的、不對稱的。在這樣的關係中,它者是優先的,我可以為它者受苦、為它者犧牲生命,但它者不必為我這樣做,它不須回報我。簡言之,我與它者的倫理關係,是關聯於某個外在性、超越性、不可觸的、高高在上的東西。

 

四、問:關聯於它者(絕對者)的不對稱倫理關係,是怎樣的關係?這樣究竟還有沒有關係?

答:它者是形上學那邊的端點,是絕對者的位置。(絕對,在德國觀念論當中很重要,德國觀念論是現代哲學,其基本語詞就是「絕對」。有學者說,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是《聖經》的哲學思辨版本。)我們可以跟絕對者建立關係嗎?不能。因為使他人成為它者的,乃是他身上的絕對者,就是上帝。一旦我們與絕對者有關係,就會使絕對者相對化,絕對會變成相對,absolute = non-relative

我與上帝這個絕對者不能有關係,但我和眼前的他人有關係。若上帝在他人身上,使他人成為它者,它者也會是個絕對者。則列維納斯所要面對的問題是:(1)我可以因此和上帝有關係嗎?還是,(2)我反而因此和它者沒有關係?答案是後者,列維納斯試圖用倫理學來接合神學的裂隙,不成功,反而把裂隙放入了倫理學。

 

五、問:宗教和哲學談論絕對者,哪裡不同?(哲學史小辭典)

答:宗教,是超越界the beyond 和內在界the immanence之間的gap(難怪馬克斯會說,宗教是鴉片,是用另一個世界或彼岸來安撫、麻醉這個世界獲此岸)。但是,哲學卻認為,兩者不是截然二分的,雙方可以相互穿越。例如,列維納斯認為,通過他人,他臉上有上帝,可以使得總體性破碎,此岸因此而變得無邊無界。因此,我碰到它者,感到我這世界變得好高好高啊,它者一下子增高了世界的高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