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害怕
這個廣告首先是針對「甚麼都不感到害怕的人」,廣告製作者認為,這樣的人比較遠離勇敢,這個觀點是對的。並不是說:不知道害怕的人是懦夫,而是說:到目前為止他和勇敢都還沒有產生關聯。
這裡隱約是在挑戰一般人朗朗上口的「勇者無懼」那句話,它想要澄清的是:真正的勇者要達到最後的無懼,中間還必須經過害怕這一關。所以,廣告的意圖在於表達:會害怕,而且不逃避的人,才是勇敢的。
2.會害怕,但不能擁抱害怕
但是,廣告採用了坐雲霄飛車的例子,因此,它所訴求的「不逃避害怕」,就變成了反向去「擁抱害怕」,也就是某位朋友所說的,變成是「沉溺於害怕的絕爽中」。
如同這位朋友所說,「我還要再坐一次」,這句話是關鍵,這是危險的心理狀態。它「似乎想表現出所謂的勇敢,但不是真正的勇敢,所尋求的是一種存在感與自我控制,沉溺於強烈的刺激感(死亡驅力)」。在這段分析之前,首先該問的問題是:「可以主動去追求害怕嗎?可以主動去創造讓自己害怕的情境嗎?」
答案當然是不可以的,因為這麼一來,那樣的害怕反而變成了讓自己可操控的快感、刺激感、爽感。不僅增強了「自我」,並且讓自己錯誤地以為「勇敢只不過就是爽」。
這呼應了另一位朋友所說:「會怕的人,更怕勇敢」,所以他一直沉溺、擁抱、品嘗害怕的滋味,停留在反覆的害怕中,讓自己迴避真正的勇敢。
(我當然不是反對坐雲霄飛車,如果當作是娛樂,沒問題。但如果當作是一項勇敢行為,就大有問題了。)
3.會害怕,要更害怕
害怕的心理出自於「自我」面臨考驗的情境,此一考驗如此之巨大,粉碎了我過去所有的原則與價值信念,以至於我無計可施、無法可想、無能為力,我便害怕。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情境發生,它的發生必然是被動的、不預期的。
當「自我」受到威脅而產生害怕時,第一個本能反應便是保護自我、防禦自我、增強自我。用盡各種方法,讓自我壯大,避免自我消失。但是我們知道,順應本能反應的結果,將會更糟,害怕會越強烈,以至於後續的防禦性動作就越多。一旦防禦不夠,攻擊就會隨之生。
當我在害怕之時,只能讓自己更害怕,怕到甚麼程度與地步呢?讓自我消失、解除、分裂。一旦沒有「我」,哪來的「怕」?害怕是由「我」而產生的,是「我」在害怕,沒有一個正在害怕的「我」,自然就不會有害怕。
正如某位朋友所說:「會怕是因為尚有個『自我』在堅守崗位;而勇敢是因敢於放下自己所執著的自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