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網路的轉載文章,只有略做收集與整理)
政治正確(英語名詞:political correctness;形容詞:politically correct;縮寫:PC)是指利用中立的字句,以圖不侵犯他人,保護弱勢社群,但實際執行結果卻一直富有爭議。在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及不少評論員眼中,「政治正確」一字屬貶義詞,與假道學的意義相類,而支持者傾向採用「中立語言」(inclusive language)、「文明語」(civility)形容政治正確的語句。
一般語境下的政治正確是指為了避免真實存在的或所謂的不公正的歧視而採用的變換另一種稱呼的行為。政治正確的一個目的是用最「中立」的字眼,防止歧視或侵害任何人。例如為了避免出於種族、性別、性傾向、身體殘障、宗教或政治觀點的不同而產生的歧視或不滿。
支持者認為,政治正確有助於喚醒公眾的無意識的偏見,使得他們可以有一個更加正式的、無偏見的語言可以稱謂與大眾不同的人群,而不傷害他們。政治正確的一個例子包括把「弱智」改稱為「智力障礙」,用「精神病」代替「瘋子」。
根據科學研究,薩丕爾(Edward Sapir)和班傑明·李·沃爾夫(Benjamin Lee Whorf)最早提出語言影響思維,因此通常用來描述人群的語言是有影響力的。雖然這個論斷仍然很有爭議,但是政治正確是基於這個理論的。例如政治正確認為,使用具有性別主義的詞語會促進性別主義的思想。
舉例:(俗稱——中立詞語)
弱智、傻子——智力障礙/在智力上常被挑戰的(Mentally Challenged)
殘廢——殘障(近來有改稱『身障』者,如台鐵)、殘疾(1949年後中國大陸常見),和與其他合稱為「身心障礙」
瘋子、歇斯底里、神經病——精神病患者、心智障礙
口吃、大舌頭、結巴——語言障礙患者
反對派、反動派,反革命分子——政治異議者、持不同政見者
土著、蕃人、蠻子——少數民族、原住民
老人、老頭——長者(香港較為普遍)
雙失青年--雙待青年
無業遊民、乞丐--街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