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我們處在一個困境當中時,會想要做出某個「決定」。
例如,困陷在感情糾葛當中的男女會說:「好,我決定這次真的要分手了!」不斷掙扎於考試落敗又重考的勉三哥(蠟筆小新中的人物)會說:「好,我決定這次考不上就再也不考了!」與父母不斷爭吵的兒女會說:「好,我決定這次真的要搬出去住,不再回來了!」
遇到困境時,我們下決定的用意當然是為了解決此一困境。然而,是嗎?會不會有時候正好相反,在困境當中痛下某個決定,其實是為了「不想解決此一困境」,逃避問題,並且轉移焦點?
為了區分方便,我把不想解決困境的決定稱為「決定」,而把能夠徹底解決困境的決定稱為「決斷」(在海德格的脈絡,這個詞有他的存有學意涵,這裡不討論這些,僅僅只是為了方便區分)。
決定不是決斷,決定的作用是增強自我,因此總是有個「決定者」。作出此一決定是用來保護決定者自身不要受到動搖,不必去做任何改變,自我不會消失,而會膨脹。因此,我不僅要強調「決定不是決斷」,更要說明「決定是為了逃避決斷」。
比如說,我總是無法和男友好好相處,一次又一次地分分合合。如果我無法察覺到自己有些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心理內在問題,而只是歸諸於遇人不淑、時不我予、環境造弄等外在因素,那麼,我就會作出一個「分手」的外在決定,以為這樣就能讓問題獲得解決。但這樣一來,反而讓我無法真正去面對自己內在的問題,把注意力都放在那些次要的外在因素上頭。我的分手決定,讓我迴避了去作決斷。
僅僅只是作決定,無法徹底解決困境。這場戀情結束,下一場又是重演同樣的劇碼,並且會越演越烈,所遇之人更加不淑,一個比一個爛。因為,決定只是表面上的外在處境改變,但骨子裡的自我一點都不想有任何改變,有的話也是變得更糟。
對比之下,「決斷」則是關於自我取消與自我改變的,決斷的作用是讓那個一直以來無所不在的自我、甚至是膨脹至極的自我,要經歷瓦解與分裂。決斷是接受死亡與虛無,有了決斷之後,作出怎樣的決定已經不重要了,那是第二序的。也許仍然會分手,但情況會完全不同。
用比喻來說,「決定」像是壯士斷腕,砍斷手腕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看似很勇敢,其實只是自我保護罷了。「決斷」不會只是砍斷手腕而已,而是砍向自己整個人。砍向自己,要切掉的不是我與他人的關係,而是我與自己的關係。切斷與自己之關係不是簡單地修正自己的一些小缺點而已,而是把整個自我取消,不讓自己依賴ego來作事與思考,讓自己在ego死去的情況下,重新體驗怎樣叫作「實存」(existence),怎樣才作活著。因此,決斷不會只是斷腕,而是更劇烈地把自己劈成兩半(拉岡的$),這樣才是勇敢。
能夠決斷的人,在經歷了死亡之後,原本的外在困境對他而言,已然雲淡風輕,原先感到棘手與頭痛到不行的難題,會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而不是用一種硬撐、委曲求全、假退讓等態度來面對。
再說一次,決定不是決斷。下決定只是決定好就此不要去作決斷,讓自己躲開歷經死亡的過程,決定讓自我不斷增強而迴避任何改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