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宛說:「其實愛的是自己,『他』只是『我』的投射,對於『他』或『愛的複本』其實都是假象。因為愛的某個人,因此想要把對方變成自己,捏出一個自己愛的他。而這個『他』其實是自己捏造出來的『他』。」
小宛的解答可以得九十九分囉!剩下的那一分,由我來補充吧。
當我愛一個人時,我為他畫了一幅素描,或是畫在畫布上,或是畫在我的心版上。這幅素描描繪出他的各種亮眼與美好之處,正是因為這幅美好的形象,我才會愛上他。
但是,當我把愛人的美好形象畫出來之後,這個複本便成了我的主要焦點。我日夜思念並時刻想望的是這個美好形象,而不是那個本尊,不是那個活生生的人。
那麼,我會怎樣對待那個活生生的本尊呢?我會依照那個美好形象的樣子來跟他互動,期望他符合那個美好的形象,把他的一舉一動拿來跟美好形象相對照、相比較。
於是,在這段愛的關係之中,【本尊和複本之間的關係顛倒了過來】(這個地方是這個題目最難解的部份)。
原本是作為複本的畫像,現在變成了本尊,變成了指引的方針,變成了我們之間相處模式的標準藍圖。
而原本是作為本尊的活生生之人,現在卻變成了複本。我要求我的愛人必須要去模仿那個美好形象,去學習那個被理念化的虛構物。我愛他就是要他符合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這裡的暴力在於,我為了避免愛情中的不可預測性,把活生生的愛人縮減複本,要他跟隨著那個可預測的理想模型。而把凝滯的、僵化的、建構的複本提升為優美的理想,以及愛情的目標。
我們不是常聽到愛人之間這樣的抱怨嗎?
「你不覺得你變了嗎?」
「你是不是應該要再溫柔一點呢?」
「你已經不是之前我所認識的那個樣子了!」
當初那個美好形象真的是愛人的素描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兩者之間會有落差呢?如果素描和愛人之間有落差的話,正是因為,【那個素描是我所投射出去的理念化形象,而那是我自己所建構出來的形象,是我自身的理想形象,是我的自戀的鏡像】(這裡是這個題目其次難解的地方)。
因此,我愛他的方式就是:我依照我自身的理念化形象來塑造他。表面上看起來,我愛他,但實際上,我愛的只是我自己的理想鏡像。這不只是發生在情人之間的愛,父母子女之間的愛更是明顯。
為什麼我要這樣做呢?我用理念化的形象禁錮著他,也禁錮著我自己。如果他不被禁錮,則理念化形象會被破壞,勢必逼得我自身也要改變。我用一個圈套綁著他,是害怕自己在愛情之中,遭逢真正的它者,為了防止自己改變,我只好去圈禁他。
小宛的解答可以得九十九分囉!剩下的那一分,由我來補充吧。
當我愛一個人時,我為他畫了一幅素描,或是畫在畫布上,或是畫在我的心版上。這幅素描描繪出他的各種亮眼與美好之處,正是因為這幅美好的形象,我才會愛上他。
但是,當我把愛人的美好形象畫出來之後,這個複本便成了我的主要焦點。我日夜思念並時刻想望的是這個美好形象,而不是那個本尊,不是那個活生生的人。
那麼,我會怎樣對待那個活生生的本尊呢?我會依照那個美好形象的樣子來跟他互動,期望他符合那個美好的形象,把他的一舉一動拿來跟美好形象相對照、相比較。
於是,在這段愛的關係之中,【本尊和複本之間的關係顛倒了過來】(這個地方是這個題目最難解的部份)。
原本是作為複本的畫像,現在變成了本尊,變成了指引的方針,變成了我們之間相處模式的標準藍圖。
而原本是作為本尊的活生生之人,現在卻變成了複本。我要求我的愛人必須要去模仿那個美好形象,去學習那個被理念化的虛構物。我愛他就是要他符合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這裡的暴力在於,我為了避免愛情中的不可預測性,把活生生的愛人縮減複本,要他跟隨著那個可預測的理想模型。而把凝滯的、僵化的、建構的複本提升為優美的理想,以及愛情的目標。
我們不是常聽到愛人之間這樣的抱怨嗎?
「你不覺得你變了嗎?」
「你是不是應該要再溫柔一點呢?」
「你已經不是之前我所認識的那個樣子了!」
當初那個美好形象真的是愛人的素描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兩者之間會有落差呢?如果素描和愛人之間有落差的話,正是因為,【那個素描是我所投射出去的理念化形象,而那是我自己所建構出來的形象,是我自身的理想形象,是我的自戀的鏡像】(這裡是這個題目其次難解的地方)。
因此,我愛他的方式就是:我依照我自身的理念化形象來塑造他。表面上看起來,我愛他,但實際上,我愛的只是我自己的理想鏡像。這不只是發生在情人之間的愛,父母子女之間的愛更是明顯。
為什麼我要這樣做呢?我用理念化的形象禁錮著他,也禁錮著我自己。如果他不被禁錮,則理念化形象會被破壞,勢必逼得我自身也要改變。我用一個圈套綁著他,是害怕自己在愛情之中,遭逢真正的它者,為了防止自己改變,我只好去圈禁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