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聯想
這個故事令我聯想到許多與心理分析相關的討論重點。
第一,整個故事是透過小新讀他的作文而展開的。小新的敘事,把一個新的肥嘟嘟左衛門重新給創造出來,這類似於心理分析對於敘事的看法。只不過,心理分析的敘事屬於自傳式的(但是,誰知道肥嘟嘟左衛門不是小新本人或作者本人呢?)。
第二,「給我寶藏山」當中的「給我」,顯示了心理分析所說的「欲望不滿足」,而這個不滿足最後將被引導朝向欲望的「絕對」不滿足:遭逢虛無、死亡的欲望。也就是說,空空如也的寶藏山不是欲望的終點,終點是肥嘟嘟左衛門跟隨他的欲望,在他的自身之中遭逢虛無,經歷死亡。
第三,肥嘟嘟左衛門為何可以在藥店門口停下來?故事中用了一種很傳統的道德之說,彷彿他放棄了物質的報酬(賽車券和飲料券),而轉向心理的報酬(他人的笑容與道謝)。但是,這個中間的過程轉換是不清楚的,而且,心理的報酬仍然是外在的,不足以說明肥嘟嘟左衛門自身內心的巨大改變,也不足以說明一項「倫理行動」如何能夠發生。
三、分析
我要深入的是第三點。
在飲料券和笑容之間,彷彿有著清楚的高下之分,精神與情感層面的回饋,高於物質的回饋。這是一般人對於道德行為的素樸看法。為什麼說它「素樸」呢?因為這樣的道德行為還是被限定於外在回饋上頭。並且,一旦人家提出「萬一你沒有得到笑容呢?你還會繼續做同樣的行為嗎?」這樣的問題,此一道德立基點很容易就被擊敗。
我認為,肥嘟嘟左衛門不是為了人家的一句道謝或開心的笑容而進入藥店,在一連串遇見「他人」(賽車女郎、粉領族、小女孩)的過程當中,他產生了三段變化。(1)他開放自己,迎接他人other。(2)這些特定的某個他人,引發了他自身當中的它者Other。(3)它者是指肥嘟嘟左衛門自己本身的異質性,是將他原先的自我給掏空的虛無。肥嘟嘟左衛門自身之中它者出現,即是他經歷死亡、徹底改變的時刻。
但是,這些改變直到肥嘟嘟左衛門攻上山頂時,都還不是很清楚,看不太出來肥嘟嘟左衛門到底有沒有改變。能讓我確定我的判點是對的,主要是基於後面出現的情節。
後來的這個場景是這樣的。當肥嘟嘟左衛門正決定要放棄當壞人,要做英雄拯救世界的時候,博士卻在此時,把電腦病毒給刪除了,肥嘟嘟左衛門就像馬賽克解散那般,一點一滴一點一滴地慢慢消失掉…。他說:「我不能當英雄了,但這樣也好。」那部份描繪的非常精緻與精采,是最感人的部份。當肥嘟嘟左衛門願意讓自己被取消掉,讓一個可能幹下極惡之事的病毒瓦解掉,乃是他真正成為英雄的時刻。
四、問題
前面那些其實都是我的老生常談了,在不同的脈絡已經說了很多遍。在這些老生常談的倫理思維背後,其實蘊含著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
拉岡在研討集第七集當中,曾經對於倫理行為,提出一個最為尖銳的問題:「當你遇到一個幾乎赤裸的乞丐時,你怎麼知道對方是要你給他一件外套,而不是殺他或幹他(either kill him or fuck him)?」
這是一個很難解的問題,必須要先了解問題內容,才能回答。請問,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