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國導讀,蔣興儀整理,2012.10.12

 

一、問:為何Levinas認同的是倫理學,而不是形上學?為何他說倫理學優先於形上學?

答:對Levinas而言,倫理學和形上學是同一回事,他支持形上學,而反對存有學。因此,他的倫理學不是存有學,而是形上學。他認為存有學會把它者都變成同一的東西。他說存有是匿名的、無名的、非人格的、無人格的。我們對Being的經驗,會讓我們去人格化、非人格化。這種經驗描述是:前在於你面前的一條存有的長河,是一種「夜」的經驗,像黑夜般把你給吞噬掉,你被以一種恐怖的、暴力的方式,丟入到無差別的連續性當中。

 

二、問:形上學要處理什麼問題?(哲學史小講堂)

答:亞里斯多德開始反省物理學背後的基礎,meta-ta-physica寫在物理學之後,是對物理或物性之基礎做根本討論的一種學問,此即形上學。形上學關心的是:什麼是超出現象之外,作為現象世界最基礎的東西?什麼是現象之外最普遍的東西、最高的東西?亦即,形上學會追問最普遍的存有者(古希臘),以及最高的存有者(中世紀神學)。

 

三、問:在當代,幾乎大家都在撻伐與譴責形上學,認為形上學是霸權、是暴力,為何Levinas獨排眾議,擁抱形上學?

答:當代哲學家的確討厭形上學。例如,海德格認為形上學遺忘了存有,故他發展了一種存有的思維。德希達解構形上學,認為形上學是在場形上學(metaphysics of presence)。哈伯馬斯強調溝通理性,而積極倡導一種後-形上學思維。但是,Levinas卻認為沒有形上學,就開不了倫理學的局,因為形上學會帶來超越。而超越性(外在性、無限性)可以使總體性破碎,可以阻止自同者的暴力遂行。(延伸問題:那我們是不可以這樣說:當Levinas說他支持形上學時,這同時也改變了形上學的意涵?)

 

四、問:第24頁,「我們可以追溯總體的經驗而回到某個情境,在那個情境中總體破碎,總體破碎構成了總體自身的條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答:總體性包含它自身的條件。誰是誰的可能性條件?破碎使總體(封閉)成為可能?還是總體使破碎成為可能?這一句話包含了TI本身的模糊性,這個模糊性到了13年之後的OB才清晰起來。TI前言說了一點點之後,就再也沒去發展了,整本書轉而掉頭去注重它者。但其實,總體性一點也不簡單,自同者可能跟他自己也不一樣。到了 OB,就會明確地處理。總之,這話可從兩本書各自解讀不同的意思。TI:是它者讓總體性破碎。OB:總體性可能已然根本是破碎的。

 

五、Levinas怎麼談論無限性?

答:他讚揚說哲學史上兩個人的思想之中,有提出無限性觀念。一個是柏拉圖,一個是笛卡兒。但要注意,柏拉圖不是柏拉圖主義者,笛卡兒不是笛卡兒主義者。柏拉圖主義者和笛卡兒主義者,都已然忘記或忽略了本人所提出來的好東西。例如,笛卡兒本人的我思Cogito當中,有包含無限性(第25頁,笛卡兒說,我思之中有無限性,它在思維之中溢流出思維之外),一旦缺少這部份,就變成了笛卡兒主義。有趣的是,CogitoI think,被後來人奉為主體性紀元或人類中心思想的我思哲學,其中為何也有無限性呢?這難道不是又回到ego當中來找尋無限性嗎?

 

六、問:什麼叫做無限性?無限性為何重要?(哲學史小講堂)

答:一般對於無限性的理解,就是God,但不是特定指基督教當中的耶和華。不是宗教上的God,而是哲學上的God。所有哲學思維的努力,幾乎都會碰到無限性的層面,即使哲學家不停留於某個概念上,但也有類似的理論結構。例如,萊布尼茲的中心單子,德希達的書寫之跡(Trace),紀傑克的真實層(the Real),海德格的存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