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歸因,會變成牽拖。這種心理過程,在蠟筆小新的電影當中,出現過不少次。例如,在「溫泉防衛隊」那一集當中,壞人主角因為從小慣用的洗澡吊牌被人家拿走,就從此都不洗澡,並組成一個大組織,要報復世上所有人。再例如,在「野生動物王國」那一集當中,壞人主角因為老婆過度購物浪費以及垃圾不分類,就假借環保的名義,將憤怒轉向所有世人,要將不愛環保的世人都變成動物。

這種「牽拖」的心態,已經不只是用「小小的心理糾纏投射為大大的暴力」來解釋這麼簡單,它還會涉及Zizek之心理分析對於批判理論的批評。

以批判理論的立場出發,許多人會將諸多問題歸咎為「結構性、制度性、大環境」因素,例如:全是資本主義的錯,都是異性戀父權社會的錯,都是官僚體制出了問題等等。這樣歸因有什麼問題呢?檢討制度有什麼不妥之處嗎?難道要擁護敗壞的制度嗎?當然不是。檢討制度並不是不對,而是遠遠不夠,並容易將問題給簡化。

我在這裡要分析紀傑克對於批判理論的拆解,對於所謂的「意識形態批判」和「社會革命」的心態分析。

批判理論的想法是:「如果環境不是這樣,我們就會更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糟糕。」紀傑克說,這是出自一個認為自己必須要負責,並且心理充滿罪咎感的主體。這個主體的思維邏輯是:把罪責歸諸於大環境,歸諸於社會條件的不完備,歸諸於制度這類的結構性問題,並且,認為自己是包含在環境中的一份子,所以要負起革命之責任。這樣的歸因,完全拋棄了個人內在的心理或存有的層面。

紀傑克說,這是一種極端的、自我打擊的、意識形態的批判觀點。意思是說,這種批判自身也落入了某種意識形態,會招致自我打擊(self-defeatimg)後果,使得主體只是用極端的虛假狂熱革命來迴避真正的行動,迴避著自由。

這樣的批判理論會和某種錯誤的佛洛伊德主義相結合。

錯誤的佛洛伊德主義是這樣的。當某人受到無意識力比多情結的折磨,而過著心理上悲慘與痛苦的日子時,他內在的死亡驅力會驅動他去做出糟糕的事情。解決的方法是,找到最終的真正原因:童年被性虐待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批判理論的相同論點就是,將個人受苦的最終的原因定位為:由父權社會所規定的社會條件。

紀傑克說,這兩者同樣是基於某種「未被分解的伊底帕斯情結」,他們所謂的「最終真正原因」還不是最終的,也無關乎真實,只是一種迴避的藉口罷了。佛洛伊德自己後來做出宣稱:「心理創傷的源頭是幻象性的」,但這個宣稱並沒有受到後人重視,總是被忽略了,因為大家總是急著要確定源頭。

主體將原因外在化,把它變成「社會條件」的這種狀況,將使他迴避去面對他的欲望之真實(Real)。藉由「原因之外在化」,主體不再engage在那些發生在他身上的偶然的創傷遭逢,而讓創傷變成一種簡單的外在因果關係。這樣一來,剩下的就只是創傷事件,這個事件僅僅只是從外部來干擾他的平衡。於是,他遠離了那不可認識的真實界(Real)、避免被他的欲望之母核所影響。他原本可以透過偶然性的機會,與自身之中的欲望之真實(Real)正面撞擊,就此被錯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