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意義,以至於「無意義」沒有了生存空間,被排除到意義的邊緣或外圍。「無意義」變成了化外之民,變成了不被承認的醜怪。

所有的人面對無意義時,第一個念頭是:「這是個什麼鬼啊?」。然後,下一個念頭要嘛是不理會它,要嘛是把它搞懂,弄成有意義的東西。這兩個動作,都是忽略或縮減了無意義。

無意義超出了意義,我們不能用原本的「有意義思維」去對待它。

Cathy Caruth在談論「創傷」時,強調創傷的「不可理解性」,它構成了我們生命中的「無意義」,它比所謂的「有意義」還要更多。

什麼叫「無意義」?以下我區分幾種解釋。

一、無意義是「悲觀的」,表示無法理解的雜亂,或是人之存在的無目標、虛無飄渺。絕大多數人,只保持在這種常識性的看法之中。

二、無意義是「被邊緣化的」,是被「意義」給排除出去的、尚未組織化的殘餘,因此而無法進入到大理論、大論述之中的種種東西,但它依然附著在各類意義領域的邊際,等待我們去發掘。這是類似Foucault的說法,讓無意義變成要被注意的背景。

三、無意義是「奠基的」,是「意義」的根源,是意義發生之前的那塊最初的、渾沌的、奠基之地,它是奧秘enigma。意義從它之中誕生,但意義誕生之後,渾沌就立刻被縮減與遺忘了。Caruth傾向於這種說法,保持對於無意義的神秘感與崇拜,讓它成為創作的源頭。

四、無意義是「去中心的」,它是發生在意義之「內」的「虛無」,存在於意義的縫隙中。要在意義之中運作它,將能使意義得以突破它的固定疆界,讓意義漫流、延展、增生。這是心理分析的主張,讓無意義由內運作,產生打破疆界的效果。因此,無意義之「無」能夠進行顛覆與解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