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大方向
(一)Caruth反對。意義:整合、象徵化,把「不完全理解的」變成「可理解的」。
(二)Caruth支持。無意義:說著、聽著「不可理解性」,則「不完全理解的」會傳遞為「新的文學語言」。
一、何時受到衝擊、何時才有創傷?如何以「經驗的結構」來解析PTSD?
兩階段創傷
(一)在事件發生當時,我處於震驚、麻木、與一片空白狀態,沒有完全經驗到它。
(二)產生belatedness延遲。我在事後不斷地被事件給possessed附身,表現為各種闖入的intrusive形象。
※德文Nachträglichkeut,原本翻譯為deferred action(不太好),後來翻譯為afterwardness後遺性、事後性。也就是本文所講的belatedness延遲, latency潛伏。
※PTSD的病理學定義,其重點不在於(1)探究一樁歷史事件的客觀性本身,因為這距離個體太遠,並且也有人經歷了事件而沒有產生徵狀。也不在於(2)事件之扭曲,因為這會涉及事件對個人的特殊意義,會流於過於主觀的個案探究。PTSD之定義,其重點在於討論:會產生徵狀的人,他們普遍的「經驗的結構」。
二、在創傷之回歸的內容上,何謂本義性literality?
(一)扭曲,無意識之徵狀。我所隱藏的無意識願望,以一種偽裝、扭曲、掩飾、變形的方式,反覆地出現。PTSD的徵狀表現不是這一種。
(二)本義性literality,PTSD是歷史之徵狀。特徵如下。
1.絕對的本義性:事件不是間接出現、不是無法接近的、不是隱喻,而是原原本本、照本宣科、一模一樣地回歸。
2.無法被連結到有意義的敘事記憶之中:因為它過於真實,以至於我無法吸收它、掌握它、消化它,無法將它安置到我的記憶中。
3.壓倒性地直接闖入:它是一段我無法掌握的歷史,反而是它掌握了我,我只能被迫地、完全地、直接地、反覆地進入到事件的可怕現實中。歷史發生為徵狀,成為一段不可能的歷史。
三、在創傷經驗的運作結構上,何謂潛伏latency?
用latency潛伏取代了壓抑repression
(一)壓抑repression,unknown known未知的已知。伴隨著遺忘,想不起來所發生的事件,但也沒有真正忘記,事件被潛藏在無意識中(後續要把它回想起來,然後徹底忘掉它)。發生意外的創傷經驗不是這一種。
(二)潛伏latency,unknown unknown未知的未知。
1.事件沒有被忘記,而是發生當時並沒有完全地意識到。
2.弔詭的是,意義是空白的,但精確地保存了本義。
3.事件脫離了當時的時空,在任何時間、空間之下不斷回來,
(未受傷的車禍倖存者)
四、PTSD的官方病理學診斷判準,好處是什麼?為了這個好處,必須付出怎樣的代價?
(一)整理相關創傷理論的特徵,結合起來,抽出共同特徵。進行分類,安置在病理的架構中。方便診斷與受續治療的有力新工具。
(二)理解創傷與治療創傷的模式,被固定下來之後。去挑戰這個判準,並重新解讀創傷的動機,會被削弱。「創傷」被圈限為疾病。
五、我們一般認為,創傷之治療treatment of trauma所要面對的問題是什麼?而Caruth認為,該面對的問題是什麼?
(一)如何緩解生還者的受苦、治癒他?
(二)一定要有特定事件嗎?創傷是病理的嗎?創傷關聯於扭曲或壓抑嗎?如何更深入瞭解受苦的本質,重新定義「理解」與重新定義「創傷」?如何緩解受苦,又不去稀釋掉關於創傷的真相?
六、Caruth如何看待「建構的虛假記憶」、「被壓抑的記憶」這兩種對於創傷之記憶的看法?她傾向於那一種?或是第三種?
(一)被壓抑的記憶,可參考《推開記憶囚門》The Unchained Memories: true stories of traumatic memories, lost, and found,作者:Lenore Terr著。回想,是要把埋藏、儲存在無意識核心之中的密封罐給打開。想起來,是為了忘掉它。然而,壓抑的情況難以普遍化,大多集中於個別的特殊性,每個人對此事件有自身的脈絡與意義才會形成壓抑。
(二)建構的虛假記憶,可參考《記憶vs.創憶:尋找迷失的真相》The Myth of Repressed Memory,作者:Elizabeth Loftus、Katherine Ketcham著。每一次的回想,都自行組織與建構了記憶的內容。
(三)為何會建構虛假記憶?因為當時所發生了什麼?不可理解,只好用當前僅有的理解模式去組織它,創造了虛假的內容。太快地想要辨識它、給它一個定位與意義。
七、什麼叫做真相之危機crisis of truth?
真相之危機。(1)關於創傷經驗之真相,我們知道的太少,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危機。(2)在創傷中,現實的真相不斷以本義的方式回歸,造成倖存者的危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