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速度是技術革命獻給人類的一種迷醉方式。和摩托車騎士相反,跑步者始終待在自己的身體中,必須不斷地想到自己的腳繭和喘息;他跑步時感覺到自己的體重、年紀,比任何時候都還深切地意識到自我和生命的時間。」

---------米蘭昆德拉《緩慢》

 

「為什麼緩慢的樂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閒逛的人們到哪裡去了?那些民謠小曲中所詠嘆的漂泊的英雄,那些遊蕩於磨坊、風車之間,酣睡在星座之下的流浪者,他們到哪裡去了?他們隨著鄉間小路、隨著草原和林中隙地、隨著大自然消失了嗎?捷克的一句諺語,將他們溫柔的閒暇以一個定義來比喻:悠閒的人是在凝視上帝的窗口。」

---------米蘭昆德拉《緩慢》

 

一、前言

 

過去,我總是會問:「浪遊慢走的慢,是那一個字啊?」是慢?還是漫?後來,我自己解答了這個問題。它是一個字,也是兩個字,名稱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各種意思。米蘭昆德拉說:「悠閒的人是在凝視上帝的窗口」,我想要把這句話稍作修改:「行走的人是在鬆動自己的邊界」。

 

二、「慢」的兩種放下

 

1.暫停急促的心,讓五臟六腑都放慢。

先要多問問自己,我是用怎樣的方式在行走?我是把日常繁瑣帶入行走,還是用行走把自己帶出日常繁瑣?我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自己的呼吸?除了感冒病痛外,我有多久沒有跟自己的身體說話了?試著用一分鐘一次呼吸的頻率,將所有氣息吸到胃裡、血管裡、細胞裡,去感受氣息進入到你的身體四肢的感覺。

 

2.放下知識的腦,讓五官更敏銳。

行走需要用到很多感官,我有用到嗎?當我看到一朵不認識的小花時,我會不會開始去搜尋它在分類表上的位置,去分辨它、去想著:它是哪一科哪一屬、它的學名叫什麼、它有沒有毒?如果是這樣,我的植物學知識已經掩蓋了我的眼睛,我已經看不見這朵花了,我的腦袋遮掩了所有的感官。試著把腦袋中的知識分類表放下,我會發現,那朵花可能出現另一種樣貌。它不再是一朵花,而是一個世界。

當我漫遊在小徑中,我的電話忽然響起,我接起手機開始與對方商量事情,此時,我的心神離開了這條小徑,被帶回到日常瑣碎事務的脈絡中,我已經看不見眼前的景色了。那麼,我們要切斷電話嗎?也不好,或許是媽媽打來的,或許對方真有急事。我們不妨可以試試,跟通話的對方描述你所看到的景色,試著把對方帶入到你這邊。用你的手機給他三分鐘的美麗。

 

三、「漫」的兩種重新看見

 

3.突破單一焦點,使視野更寬廣。

行走時,如果我一直把目標掛在心上,會比較快速到達目標。不過,我的焦點將會縮減為這個單一目標,我和目標之間的直線距離、我的速度,會排除掉所有其他的可能性。漫走並不是目標性的工作,它不需要單一的聚焦。它需要我們打破日常的習慣,把鎖定單一焦點的僵化與堅持放掉,讓視野擴散開來。這時,我將會發現:「啊,原來我身邊的世界這麼大。」其實,你所發現的只是:「啊,原來我過去的視野這麼窄。」向外的反思,總是立即向內。

 

4.去除強目的,使過程更突顯。

慢漫走的確有計劃,但不需要一絲不苟的計畫。它是「在計劃當中突破計畫」,它有目的,但只是「弱」目的,而不是「強」目的。弱目的不是盲目的「不注意」,相反地,它是注重過程,「注意一切」。在行走中,我享受所有的人際互動,我放縱任意的隨性發想,我用創意的方式行走:跳躍、倒退或倒立、背著夥伴、和他一起假扮瞎子與跛子。我會忽然發現,身邊的夥伴,不再是我所認識的那個他,因為,我也不再只是我自己。

 

四、「走」的兩種驚喜

 

5.用腳來引導身體,進入大地的微血管。

我的隨意行走,能引導我走出自己的地圖,讓我發現大路之外的小路,小路之外的小小路,小小路之外的沒有路。我可以鑽洞、我可以爬行、我可以穿越叢林或草地,用我的腳走出一條又一條的路。我能發現大地的微血管,因為地圖不在紙上,而是在我腳下,在我心裡。我就是大地的微血管。

 

6.用腳來引導嘴巴,歡迎陌生性和不預期性。

隨意行走總會有不預期的遭逢(encounter),我需要用嘴巴去詢問、探究一切的不熟悉。路邊的一位阿伯、商店的一位老闆、田裡的一位阿媽,都是我生命之外的陌生性。我張開嘴巴,便可以從他們那裡獲得驚奇與驚喜,獲得經驗與故事。於是,我用陌生性闖開了我既有的生命,我正在書寫我自己的故事。

 

五、結語:從經驗到體驗

 

我過去有一種習慣,當我走出去一次之後,從此我便需要一直外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的浪遊慢慢走只有獲得經驗,並沒有獲得體驗。因為我無法把我所獲得的東西,帶回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經驗是外部的:我的腳走出去,但我的心沒有走出去,我沒有徹底改變自己。體驗是內在的:我的腳走出去,一併讓我的心也被打開,我跟以前的自己不一樣了。

若是只有獲得經驗,我就會需要一直外出。但是,一旦有了體驗,我即便坐在家中、坐在教室裡,我也能夠做到上面的六件事情。我能創造日常瑣碎規律生活之中的慢漫走,我能夠行走於枯燥的教室裡,我在無聊的考試時也能看到小花。

走出去,是一種放掉掌控、放掉自我的體驗,它會鬆動我既有的價值觀,改變我僵化的習慣,它是一種自我改變的契機。

那麼,究竟我還需不需要下一次的出走?可以有,也可以沒有,那已經不是重點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