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壹、文本閱讀提問:

 

一、P5最初習慣和智慧活動有什麼差別?(理解性問題

二、P19感覺運動期5,6階段中,Piaget如何解釋情感脫離自我中心,移轉到客體上的原因?理解性問題

三、P26 試說明客體永久性和知覺的交互關係。理解性問題

四、P16 在感覺運動期頭兩個階段 嬰兒並無自我的概念,這樣「沒有自我的自戀」和之後兒童的「有意識的自我中心」哪個才是日後心理問題的發生原因?    或是兩者都是呢?思辨性問題

 

貳、左手發問遊戲

 

一、有沒有什麼東西或狀態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共有的?

回答一:共有的東西是「金錢」,共有的 狀態是「缺錢」。

回答二:恐懼。

回答三:第一種共有的心態是逾越,大家都在心底偷偷想著一些腥羶色或暴力施虐的秘密願望,甚至也都心照不宣地彼此知道,但都不說出來,享受著集體的秘密逾越之爽。第二種共有的心態就是恐懼,因為恐懼太令人不安了,所以恐懼很快就會被強度夠強的第一種給掩蓋掉,或者說,會有逾越之爽,是為了迴避恐懼。第三種共有的狀態就是去中心、無自我的敞開,集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去中心的主體,所集合起來的就是一個去中心的共同體。因為第三種狀態對大家而言實在太過於陌生,所以很容易就產極度的恐懼,迴避掉它。

舉共同體的例子來說。第三種就是離散的猶太民族(強調一下,離散並不等於去中心),第二種就是對於陌生的猶太人感到害怕的歐洲人,第一種就是開始做可怕之事的德國納粹。

 

二、愛如果不是相互需要,那還剩下什麼?

回答一:這個問題是指戀人之間的愛嗎?還是問維持愛情的存在需要哪些條件

回答二:這題隱含著愛除了相互需要之外應該還不只是這樣,意思也就是若以「相互需要」這個概念來描述愛是有所不足的。但我不知道這個不足是什麼。

回答三:對自己本身存在的重要性。

 

三、你為何想唸心理諮商?請說三個不同層面的理由,並邀請吐嘈。

回答一:了解自己,解決自己的困擾。

回答二:如果想念的意思是把心理諮商作為專業,我個人還沒有這個打算,只覺得目前這是我需要極力探索的一部分。

回答三:命運召喚、金錢召喚、天份召喚。

 

叁、問題:心理分析認為,幼兒在襁褓期間與母親的分離,造成它很小就經歷過創傷(這是後-心理分析的基本設定,強調人一開始就是非中心的,後來形成自我之後,反而拒絕自己的非中心)。而心理分析對於幼兒創傷有各自不同的時間點,有的說是一出生,有的說是前幾個月,有的說是斷奶時。

皮亞傑的物體恆存概念,或許可以用來補充心理分析學派所說的「幼兒原初創傷」。說法一,因為早先並沒有「媽媽一直都在」的想法,才會以為永遠失去,這是無自我的創傷說法二,因為後來知道「媽媽一直都在」,才會出現期待、失落、失望感。「知道媽媽一直都在」是一種有自我的狀態,是有自我的創傷」。

-心理分析要強調的應該是說法一吧?但說法二也挺有道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