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個體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集體心理學)是兩個不同的範疇嗎?

 

第二章

1.勒邦的「感染性」和「暗示感受性」各是什麼意思?

2.勒邦對於集體性格描述了哪些特徵?

3.佛洛伊德如何整理勒邦的觀點,並指出勒邦哪裡不足?

 

第三章

有兩種對於「集體」的不同角度,麥克杜格爾如何陳述它們?

 

第四章

1.什麼東西構成了集體心理的本質,並且讓成員接受暗示作用?

2.這個東西可以代換為哪些詞彙?

 

第五章

1.在高度組織化的集體中,有哪兩條力比多紐帶?

2.當集體的力比多紐帶瓦解時,這個集體向內、向外,各自會產生怎樣的情緒?

 

第六章

1.豪豬取暖的情感矛盾現象,為何到了集體之中,敵意的那一方面會消失?

2.在集體之中,原本無法並存的「自戀性的自愛」和「對對象的愛」若是可以並存,表示集體的形成構成了成員之間新的力比多聯繫,試猜測,這種新的力比多聯繫會是怎樣的?

 

第七章

1.什麼叫做identification(翻成「同化」或「認同,不要翻成「自居」?它和對象之愛(object-love)有何不同?

2.試舉一個例子說明怎樣叫做「identification代替了對象選擇」?

3.請用identification來解釋「長期依戀母親的男孩後來成了男同性戀」。

4.請用identification來解釋「失去重要他人之後成為嚴重憂鬱症患者」。

5.請用一般正常人的例子來說明EgoEgo-Ideal分化的情況

 

第八章

1.怎樣叫做「直接性目的受到抑制」的愛?

2.產生愛的「性過譽」現象需要哪些條件?

3.當前面兩項加起來,結合成把愛的對象給「理想化」傾向時,自我展生了怎樣的變化?

4.前面說的這種愛,和催眠的相似性為何?

5.綜合整理一下,作為催眠的這種愛,有哪幾項要素?

6.請用這個模式來解釋「集體組織中存在的力比多」,有哪兩條力比多紐帶?

 

第九章

1.從特羅特的「群居本能」到佛洛伊德的identification,從特羅特的「人是群居的動物」到佛洛伊德的「人是部落的動物」,佛洛伊德比前人更多的理論貢獻是什麼?

2.集體情感如何替代了嫉妒心?或者說,社會情感如何立基於「將敵意反轉為identification,因此而具有積極的色彩?

3.如果社會正義是立基於這樣的一種集體情感的話,是否意味著這種社會正義觀只不過就是嫉妒心的反轉而已?

 

第十章

1.回到第一章的問題再問一次,個體心理學和集體心理學是兩個不同的領域或範疇嗎?

2.請描述催眠的心理狀態。

 

第十一章

1.積極的逾越、違法、打破禁忌,和消極的節日制度、嘉年華狂歡,這兩者都具有相同的功能。請問是什麼樣的功能?

2.請依照自我分化為EgoEgo-Ideal的狀態,來說明躁狂、憂鬱的心理狀態。

 

第十二章

本章屬於延伸性的部份,承接其他文章的理論而持續發展(例,「文明及其不滿」),若有興趣,後續再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