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讓議題之訴求更深入:「科層化」及其相關概念之澄清

蔣興儀2010.9.21

 

 

看到由「時光迴旋」活動後續提出的種種議題貼在實齋交誼廳,其中有一個議題吸引了我的注意:「學院的創造空間和創造力的氛圍,在面臨科層化的進程中有日漸消退的現象?」吸引我注意是因為乍看之下,有點不明白其中的精確意思,幾番推敲之後,從語氣上來判斷,推測這應該是具有批判、檢討、反思的一個議題才對。之後又思索了一下,覺得其中有許多可以繼續發展的意涵。

 

為什麼乍看之下不容易明白呢?有甚麼樣的發展呢?以下提出解釋與澄清。

 

一、科層化

 

「科層化」(Bureaucratization)是社會學大師韋伯(Max Weber)提出來的一個社會學概念,後來大量被應用在管理學上頭。

 

這個概念是針對過去傳統社會的蒙昧主義或神秘主義式的領導而提出的,蒙昧主義的社會總是信賴於一些莫名被賦予尊榮的領導者,而這個領導者也毫無根據地指派任務給任何他所信任的人,因此整個社會的走向,就成隨著這些特定人士而搖擺,選對了領導者或任務者,人們就幸福,選不對,人們就痛苦。

 

因此,當「科層化」組織出現的時候,它所信賴的不再是某些特定領導人士,由他一人獨掌大局,而是仰賴許多具有專業分工的各階層人員,有各自清楚區分的權力與責任,彼此協同合作,一起達成組織目標。從這樣的背景出發,「科層化」就表示現代社會組織已經進入由科學和制度領導的理性社會,它是反蒙昧主義的,並且是具有專業性的組織。

 

就這個意涵來說,貼在講堂的那個議題使用「科層化」一詞,有點不對頭,容易使人誤以為是具有積極的意涵,是在做一種稱讚的表達,稱讚該組織分層負責、紀律嚴明、井然有序。但很顯然的,並不是。

 

二、官僚化

 

在資本主義社會發達的情況下,「科層化」已經全面地發展為制度的基本模式。當然,逐漸地它也出現不少的弊端,例如,由於組織過於龐大而產生「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與主題無關,不一一解說)。在這種弊端越演越烈的情況下,「科層化」漸漸衍伸出「官僚化」的負面稱呼。

 

但需要注意的是,「官僚化」一詞只是為了提醒科層組織不要陷入僵化的地步,並沒有要推翻整個科層組織的意味,因為它就像「民主」一樣,已然成為現代社會的「必要之惡」,一旦推翻了它,只會退回到原先的蒙昧主義階段。也就是說,它只能被修正,無法被全盤推翻。

 

就這個意涵來說,貼在講堂的那個議題或許應該使用「官僚化」一詞,會比較能夠表達出批判的意思。但是這又會遇到另一個困難,亦即,那個議題所訴求的是應該「學生的創造力被阻礙」,這與官僚制度有衝突。學生並不是學校組織制度的一環,不是官僚體制中的一員(學生是流動的,比較像是被服務者或是客戶),若要說被抹殺創造力的話,應該是長期與固定的學院行政人員與老師才對。所以,理路更清楚的訴求應該是:「學院老師的創造空間和創造力,在面臨官僚化的進程中有日漸消退的現象?」但如果變成這樣,似乎已然遠離訴求者的原意了。

 

三、工具理性

 

然而,在官僚化的情況下,老師的腦袋僵化了,學生難道不會間接受到影響嗎?當然會。

 

受到怎樣的影響呢?這不是一種顯性的影響,而是一種隱性的影響。老師在不知不覺中被一種程序化、分工化、線性化的思維給框限住。這將使得他看起來表面上具有理性思維,但實際上卻流於一種機械化的理性,那就叫作「工具理性」。

 

理性被當作是一種工具,為了什麼東西而使用的工具呢?它服務於一套主流的、支配性的價值信念,例如,科學信念。當老師不知不覺地吸收了這套信念,體現在他的所有思想、態度、行為當中時,學生自然也就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種影響。

 

因此,學生的創造力被阻礙,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那個張貼的議題或許應該要寫成:「學院學生的創造空間和創造力,在面臨工具理性的進程中有日漸消退的現象?」,理路才會比較通透。不過,這還沒完,後面還有更難的地方。

 

四、難題

 

「工具理性」服務於主流價值,是讓主流價值可以進行支配的基礎,是使得主流價值「合法化」的手段。

 

但是,它唯一能夠起作用的方式,就是它必須要是隱形的、不被人意識到的、在不知不覺中發揮作用的。一旦它被攤在陽光下,立刻見光死,就像被日頭照射的吸血鬼一樣,瞬間化成灰燼。故「工具理性」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被揭穿、被揭露、被現形。只要它被揭穿了,它就再也不能起作用了。

 

談到這裡,知道難題在哪兒了吧?那個訴求的議題若是變成「學院學生的創造空間和創造力,在面臨工具理性的進程中有日漸消退的現象?」就表示工具理性已然透明化,已然被大家意識到,已然被揭穿,已然化為無形。也就是說,就在這個議題被說出來的同時,它就已經被解決了,它就不再是個需要被訴求的議題了。

 

除非,在這個議題背後,隱藏著另一層尚未被解讀到的「工具理性」,從文字表面還讀不出它的意涵(讀不出另一套潛藏的主流價值)。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能從字面來讀它了。

 

這是不是一個難題呢?不過,這正是這個議題最有貢獻的地方,它本身是一個好問題,但這個「好」並不是指字面內容上的,而是因為它可以引發出大量的後續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