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白人生」:自我取消即是自由

 

1.「口白人生」和「死亡靈感」這兩部電影當中的作者,他們所做的事是朝向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一個是讓自己與他人自由,另一個是讓自己與他人毀滅。

 

2.先談「口白人生」。作者放棄了甚麼,才讓角色自由?以及讓她自己自由?

 

3.上帝右手送你東西(送出人的存在),左手又把它拿回去(拿走人的自由),這樣慷慨嗎?當然不慷慨。同樣的,作者也是。作者創造出角色,一旦角色不符合他的想法,最不慷慨的做法就是把角色做掉,滿足自己。最慷慨的動作則是讓角色自由。

 

4.一旦角色逃脫作者,作者會感到很大的失落,作者不願意經歷到他對於角色的失去控制並無法回收,就會讓角色死掉,這是最吝嗇的作法。相反的,最阿莎力的作法就是給角色自由,作者經歷自身的失落或取消,不拿回或占有任何東西。

 

5.一個好的作家要有這樣的感受:是角色要講這些話,是角色要作者寫下這些字。同樣的,一個好的畫家要有這樣的感受:是線條拉著畫家的手,是顏色在命令畫家。是作品帶著作者走,作者願意剝奪掉、放棄掉他的權威,這時,才會有驚人的創作產生。讓角色自由,其實就是讓作者自己自由。

 

6.付出而不回收,不只出現在作者與角色的關係中,也出現在我門的人際關係中:父母和子女、朋友、情人。當我們花了極大心力在對方身上,可以不要回收嗎?如果一心一意想回收,當初的付出只是一種投資,充滿了算計,而不是慷慨的贈與。

 

7.慷慨的贈與,便是能做到我自己放棄我自己。例如,你投資500萬,然後把股票燒掉,經濟理性不會這樣做,那是傻瓜、白癡。但人與人之間就是要做到這樣。這並不只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自己。

 

8.人家說,要毀掉一個文學家,就是讓他得諾貝爾文學獎。許多得獎者之後會自殺,就算是封筆或轉行,也相當於是文學生命的自殺。為什麼?因為他超越了所有人,但是還差一步,他沒有超越他自己,只是自己等於自己。例如,川端康成不是他自己,他不占有作品,沒有「自我」,才會有第二次高峰,才不會死於諾貝爾文學獎。

 

9. 學生A:「這樣好恐怖!沒有自我好恐怖!」

老師:「說對了,只是恐怖而已,並不是不可能,並不是不可能沒有自我的。」

學生B:「這樣不就是所有事都虛無掉,所有事都跟自己無關了嗎?」

老師:「的確,這就是虛無,但不是虛無主義的那種虛無。」

 

10.虛無主義是一切都虛無了,但「我」還在,所以這是假的虛無,什麼都不會發生。真正的虛無是一切都虛無了,也沒有「我」,這時,什麼才都會發生。

 

11.例如,老婆發現老公外遇,怎樣的情況是最難以忍受的?發現老公外遇對象是男的。情敵居然是男人,老公只是為了傳宗接代而娶她,多難堪啊!這時,老婆要怎樣才叫作阿莎力,才能解放自己?學生說:「我怎麼知道我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是蕾絲邊或雙性戀?」

 

12.一般所謂的「探索自我」,其實是創造一個虛幻的自我。原本是虛無,一旦開始「有」,我們就會被糾纏。

 

13.畫畫之前一定要站在畫布前面嗎?評論者說:「培根畫畫的第一時刻是遠離畫布,因為上面已經投射了各種傳統,各種過去偉大畫家所畫下的形象與線條。」因此,畫畫的第一步,是不讓外在傳統支配,離開傳統的他人對我的影響。

 

14.但是,只是離開畫布、離開傳統,這還不夠,還需要第二步。何時才會真正地畫出來?何時才會提起筆開始畫?第二步就是:「當我離開自我的時候」。這時我的每一個動作都將會是創造性的、獨特的。因為自我是虛妄的,是限制性的。

 

15.作者不控制角色,是放自己自由,離開她的自我,取消她的自我,讓自我失落。這就是「口白人生」給我們的最好說明。角色是自由的,作者才真正解放她自己。電影中,大學文學教授看完整本小說之後,跟男主角說:「你必須死,因為這將是她(作者)畢生最優秀的作品」,而後,作者連這個「可以完成畢生最優秀作品」都機會放棄,表示她真正自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