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死了之後

 

1.上帝死了,人要去認識自己,找尋自身的本質,或創造自己的本質,朝向(C)嗎?錯了,上帝死了,表示同一律(A=A)不再存在,沒有人會跟他自己一模一樣,沒有人等於自己,人沒有本質,這正是(D)(D)的這種觀念所對抗的是人的「自我」。

 

2.傳統上認為,身體和靈魂的關係是:身體禁錮了靈魂。但後來這個說法被推翻了,現代哲學主張:靈魂禁錮了身體。意思是說,「自我」規定了我、限制了我、支配了我。有「自我」就是所謂的人有「本質」。

 

3.「人沒有本質」的意思是,我的生命當中沒有「自我」可以支配我,「自我」不存在(尼采說,當人學會使用“I”的時候,人才有自我,自我不過就是文法所創造出來的),人沒有內在性和深層性。這樣的話,人不僅不會變成行屍走肉,而且會更像是藝術家那樣地自由。

 

4.一旦沒有了上帝,只剩下藝術和劇本,則「劇本」的意義也就改變了,不僅上帝不能規定我,我自己也不能規定我自己。「劇本」指的是:不確定的情節、沒有必然性的規定、充滿偶然和驚奇。也就是說,沒有了上帝之後的藝術,對我們的生命所產生的影響是:透過書寫劇本過程當中的偶然性和不預期的變化,我讓劇本改寫我,我讓劇本把我重新寫出來。

 

5.「口白人生」當中的作者一直在規定男主角、支配男主角,想要維持她自己一貫的風格,想要「讓自己等於自己」。但是,情況有了變化,角色開始反抗她。角色是作者寫出來的,但角色卻改變了作者,角色對抗作者,使得作者也開始對抗她自己,改變她自己(片中的作者開始改變她的想法與書寫的規律,角色活下去,作品不被完成)。作者和角色的關係,即是作者和他自己的關係。

 

()下次再繼續說

 

1.authorwriter有何不同?

 

2.author指的是作者具有權威性authorityAuthor可以支配他的角色,可以規定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隸屬於、專屬於他。

 

3.author何時才真正地成為一位author?當作品完成時,當作者在作品上簽上他的名字時。有了這本書,我才能算是作者。這本書就代表我本人,我是透過它才能成就我自己,才能實現我自己,肯定我自己是具有權威性的author

 

4.所以,作品不僅是author的財產property,作品還等於是author的「專屬性」property。亦即,作品等於author,作品實現了作者本人的專屬性,實現了作者本人的「自我」。

 

5. 如此一來,author透過創造作品,最終創造出來的是他自己,他讓自己等於自己。author本身變成是不可取代的,因為author就此擁有了他自己的「自我」,但這個「自我」卻大大地限制了他。

 

6.上帝死了,是不是權威性就從上帝那邊拿回來,歸屬於人自己?不能是這樣的。上帝死了,author也必須要死,權威性要取消。人不能是自己的author,人要成為writer,這表示:我要和我自己對抗,我要向我自己革命,我要讓作品來改變我。我不等於我自己,我不要像我自己。我的作品不會被完成,作品是開放的,我便是自由的。

 

7.尼采的「上帝死了」是當代哲學的一個重大轉折。但是,這個轉折引發了兩種走向,一個就是「人是author,要把自己創造出來」,一開始,這個走向頗受歡迎,影響了浪漫主義,但是,這個走向後來被認為是納粹大屠殺發生的主要原因,它是具有巨大危險的。經過反思之後,另一個轉折產生,就是「人是writer,要取消自己才是徹底解放」,主張人要不斷接受差異、接受變化、接受敞開。

 

8.總結:上帝死了,人空空如也,如何面對?(C)讓藝術填平我,讓我成為author,生下我自己,等於我自己。(D)不填平我自己,讓藝術把生命的破口挖得更深,成為writer對抗自己,沒有想要成為自己的慾望。

 

9.這次的「口白人生」是(D)的走向,下次,用影片「死亡靈感」來說明(C)所具有的危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