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興儀
有位同學來客廳聊問題,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我藉由這樣的一個課題,嘗試來討論要如何引導學生去擴展他的思考層次(因為在家長工作坊時,同學也很關心要如何增進帶領討論時的思考層次)。
這位同學說,他開始注意到學院內部的公共空間議題,主要是因為冒出一個想法。這個想法是:「為什麼大家都只關心離我們比較遠的事情,像是人權、水庫、原住民等等,怎麼沒有人來關心離我們比較近的議題,像是冰箱、洗衣機、曬衣場等等?」基於這個想法,他開始認為,身邊小事情應該要成為我們關心的焦點,所謂的「公共議題」正是要從這裡才開始。
這位同學說的很有道理,我們經常忽略了我們身周圍切近的事務,而只專注著要把眼光放向遠大的目標。就好比老人家經常告誡我們的:汲汲營營於國家社會大事,不如每天一句對枕邊人的問候。
不過,更有意思的是,接下來,這位同學卻說:「剛剛講的,是我一開始最初的想法。現在,我對於自己的這個想法有了問號,並開始質疑。」喔!?這就有趣起來了。我問他:「為什麼質疑呢?哪裡不對呢?」他也說不上來,但就是覺得有疑問。
我認為,這個「疑問」很重要,表示他準備要開始進行自我推翻或自我辯論。我提供給他一個例子,請他藉由這個例子的幫助,去擴大或滋長他的疑問,讓疑問越來越大。
例子是這樣的。幾年前,我在台北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是關於社會文化政治類的學術會議。會議的座談討論中,有人提到了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事件,討論其中的倫理議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有位資深學術前輩發言了。他說:「你為什麼要談論納粹大屠殺呢?你不覺得這個例子離我們太遙遠了嗎?它的脈絡跟台灣差太多。倒不如談論一些當代台灣的勞工、雛妓、未婚媽媽等議題,不是比較切近,也比較值得討論嗎?大屠殺跟台灣有什麼關係?」
「大屠殺跟台灣有什麼關係?」這是一句相當刺耳的話,從這位學術前輩的口中冒出來,令我瞠目結舌、詫異不已。當時,我的心裡冒出一大堆的疑問:當代令全人類最為椎心刺骨的納粹大屠殺,只是一個「例子」嗎?納粹大屠殺,能夠和「台灣勞工」放在一起比較嗎?因為遙遠,故台灣置身於納粹大屠殺之外嗎?
基於這樣的例子,和同學先前的疑惑。我要問的是:什麼叫作「遠」的事,什麼叫作「近」的事?「遠」和「近」之間有任何的優先順位嗎?如果有,那個優先性的依據是什麼?如果沒有,那什麼才會是比「遠近」更為優先的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