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蔣興儀

 

「最好的安全就在恐懼之中」,是的,nil說得沒錯,而且記性超好。在「老虎和玉米」的例子中討論過這句話了,當時的解釋是放在如下的脈絡中:1.焦慮出現。2.用防衛機制製造恐懼。3.費盡心機擁抱恐懼藉以迴避焦慮。

 

這次重提,是因為學生在人格的專書報告時,討論的內容有些地方挺有趣的。學生提到:人一旦開始害怕,開始惶惶不安(焦慮),就會想要緊緊抓住某個東西。抓著什麼東西呢?恐懼。只不過,恐懼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型態。

 

上次講的恐懼,主要是針對外在的對象,是我創造出來或從身邊去搜尋出來的某個對象。此對象可以是一隻蟑螂,或是一屋子蟑螂,可以是我所討厭的人,或是我所愛的人。

 

這次要講的則是另一種情況,恐懼主要是針對我自己本身,因此必然伴隨著強烈的「罪疚感」。我會去努力回溯、極力搜尋著各種蛛絲馬跡,來追問自己是否做錯了某事?是否對不起某人?某人是否因我而受傷?某事是否因我而搞砸?

 

只要我能探尋到自己所犯的錯,我就可以大張旗鼓地去責備自己。可是,每當我多指責自己一次,我就更多一分的不安與罪疚(為什麼呢?)。甚至於,若是找不到任何一件可以拿來斥責自己的事,我就更加地感到自己罪孽深重。我會這樣跟自己說:「你居然不肯認真承認自己有錯!」我做的越多,就越感罪疚。

 

罪疚感雖然讓我感到恐懼與痛苦,但還不是最惶恐的焦慮與至深的恐怖。也就是說,停留在罪疚感之中,我就可以不用去面對最初的惶惶不安,我就可以不讓自己往焦慮的方向走去。罪疚感使我保持在安全的範圍,保持在存在的狀態

 

最好的安全就在恐懼之中。

最佳的安心就在罪疚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