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蔣興儀】

 

「偏離了91公分,究竟是什麼偏離了什麼?」 偏離指的是一段距離,一段落差,一段間隔。這樣的偏離是好事還是壞事?我要從兩個方向來討論,後面那一個討論方向是我比較重視的。

 

一、外部的一把尺

 

第一個討論方向是,91公分的偏離指的是:外部的偏離。

 

這裡著眼的是人我關係,這包括在社會之中的人際疏離,或是在精神醫療體系之中的醫病疏離。也就是說,那個91公分指的是我與他人之間的無法了解,或是指醫生和病人之間的無法溝通。

 

為何會有距離呢?我們會去追問人與人疏離的原因,並嘗試找到造成疏離的機制。我們發現:總是有著那麼一把量尺或一套標準,我會把我自己放到這把量尺上,評估我自己在量尺上的位置,並用來判斷自己是合格或不合格。例如,我經常不習慣朋友之間的聚會聯誼方式,久而久之,就變成我無法與朋友相處,然後,逐漸地朋友便不再是朋友,我就沒有朋友了。於是,我心裡會給自己下一個結論說:我不適合一般的人際交往法則,在人際交往的世界裡,我是不合格的。

 

若是認為不合格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不論是低於標準太多或高於標準太多,都叫做不合格),我就會試圖去修正,以減少落差。

 

修正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修正我自己,讓自己去配合量尺,進入規範,符合標準。就像影片中,黑奧的作法一樣,算出偏差的範圍,讓自己儘量去彌合那個偏差,以便可以順利地過著原本的正常生活。另一個則是嘗試去修正量尺,設法去挑戰它、衝撞它、改變它。這樣的情況在影片中沒有發生。

 

這兩種方向若是失敗,最後的結局會相同嗎?

 

二、內部的有限距離

 

第二個討論方向是,91公分的偏離指的是:內部的偏離。

 

這裡著眼的是自我關係,是我跟我自己之間所產生的連繫。通常,我們會把外部的偏離給逐漸吸收進來,予以內在化,造成自己與自己的偏離。這種內在的偏離在心理上會運作的更為激烈、更為誇張,會遠遠超出簡單的外在標準。

 

我把內在的偏離分為兩種,一種是可測量的偏離,另一種則是不可測量的偏離。前者指向一種最為絕望的方向,後者指向一種獲得自由的方向。

 

「可測量的偏離」指的是說,我與自身疏離,與自身不協調,與自身格格不入。我知道自己內在之中有著差距,例如,現實我和理想我的差距、世俗我和本真我之間的差距、交際我和獨自我之間的差距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去修正誤差,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就像片中的黑奧一樣,他想要再去撞擊一次隕石,目的看起來好像是為了消弭誤差,讓自己與自己回到從前,合而為一。但事實上,所發生的事情剛好相反,他又多偏離了75公分,這是偶然嗎?只是因為他很倒楣嗎?當然不是。他並不是真的期望誤差減少,相反地,這正是他的期望。

 

期望自己更糟,還是期望更好?都有,在變好之前的確會先變得更糟。

 

變糟的情況是陷入惡性循環而自殺。與自身疏離,會讓自己產生對比,不停地檢查、判斷、評估這些差距,因此而陷入重複強制性的惡性循環。由於一段差距會形成空間,像是面對鏡子一樣,自我就被封閉在其中。由自我疏離導致自我封閉,最後的結果,經常就是因憂鬱而自殺。

 

但是我認為這部片子最後面的微妙之處,可以不是朝向這個方向,而是下面哪一種情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