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興儀
學生問我,「老師,如果不報復的話,還能做些什麼?」這雖然是個假設性的問題,但背後碰觸到很重要的倫理轉折。
「除了報復之外,還有很多很多事情可以做啊!當我們的心不被報復所束縛住的話,我們的選項不是更多嗎?正好才顯現了極大的自由啊!」我當時是這樣回答的,但是事後覺得這個回答並不好。
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放下報復便獲得自由,這是只是旁人那種事不關己的輕鬆意見而已。對報復者本人而言,在報復和自由之間,還有一種狀態是他無法承擔的,所以他才放不下報復,也才無法獲得自由。那就是【虛無或虛空】。
「如果不報復的話,還能做些什麼?」意味著報復很容易就佔據了報復者的整個心靈,以至於其他的選擇在對比之下都顯得微不足道。報復輕易地就能拔擢到其他事項之上,成功地攀升為最優先的第一要務。
為什麼呢?因為報復者在當下很急切地,要把他內在之中的焦慮給投射出去,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成為報復的計畫或行動。在這個時刻,他沒有空去思考別的事項,沒有心思去顧及別的活動,他很集中地把所有的意志和心緒都專注在報復之上。
之所以會讓報復者這麼專心,這麼集中地要去經營報復工作,是由於他內在之中的焦慮感劇烈地干擾著他。劇烈到無法讓他片刻停下來喘口氣,劇烈到他必須把焦慮轉化為大量的恨意而朝向其他人釋放。
只要有那麼一個瞬間,報復者停下來了,問他自己:「如果不報復的話,還能做些什麼?」或許,這一切就可能會有全然不一樣的轉折。
在一部關於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電影中,一群納粹軍官在會議室中,討論要用什麼方法殺掉集中營的猶太人,才是最簡單、經濟、實惠的。其中,有一名軍官不同於其他人,他對於大屠殺這件事,始終有些猶豫和搖擺。他問:「當我們完成了這件復仇的工作之後,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一旦報復的工作沒了(不論是終止它或完成它),就再也沒事可做了,所有的心力瞬間都落入到空無之中。虛無立刻湧現上來,佔據著報復者,剝奪了他的存在感。那種空無一物的惶惶不安,那種匱乏與空缺的飄飄蕩蕩,才是報復者真正害怕,並且想要迴避的。
在那個當下,報復者難道不是已然警覺到了虛無對他的入侵,發現虛無向他迎面撲來嗎?正是因為有所感知與覺察,報復者才會感到焦慮,才會更積極地去行動,要把虛無從他之中給徹底排除出去。
問出這句話,是極度危機之中的一個轉機時刻。下一步,報復者有可能更糟,用行動來完全釋放出他的仇恨與敵意,造成他人的徹底毀滅。並且,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
然而,也有可能更好,報復者在這一刻停下來,喘口氣,靜靜地去感知虛無,默默地去承擔自身被掏空的感受,那種感受的確不好受,但是,接著來臨的卻是釋放開來的自由。掏空的同時即是解放,虛無的同時即是去我執。這時,他不再是報復者,他解開了報復之心,因為他放棄了他的自我,放棄了心。
那時的納粹軍官們走向了危險與毀滅的那條路,他們沒有能夠停下來與虛無多相處一會兒,而是瞬間便驅逐了虛無,其結果是眾所周知的,造成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那麼,我們呢?我們一旦面臨這一個當下,會如何呢?
- May 09 Sat 2009 23:11
如果不報復的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