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問:p.73,誰是自由的?自由是誰的?

答:自由不是我的或主體的自由,而是他人或它者的自由。將我的自由予以解構,恢復它者的自由。自由不是依照我的自由意志,而是讓它者存有。

它者不是另一個自同者,而是陌生人。最重要的是,它者這個陌生人沒有同一性,擁有的卻是陌異性strangeness。擁有陌異性的它者是陌異者。雖然TI並未顯題地區分出「陌生人」和「陌異者」之間的差別。我們仍試圖將stranger翻譯為「陌異者」,一個具有陌異性的它者。

 

六、問:為何要區分「陌生人」和「陌異者」?

答:用「陌生人」和「陌異者」的區分,可以增加對它者的理解。海德格分析過「人是陌異者(das-unheimlich / the strange) 」,這句話當中的the strange有下列兩種解釋。(1)陌生人stranger:我當他是陌生人,我讓他自由,與他保持距離,他擁有同一性。(2)陌異者the strange:我敢於接受他之中的陌異性,我不能掌握他,他沒有同一性。這不只是說,我不認識他,更意味著,他也不是他自己。在TI中,它者仍然是(1),因為有上帝在他人的臉上(illeity祂性,指上帝的一種他異性)。

 

七、問:為何非同一者的位置,要在主體身上,而不是在它者身上?

答:嚴格來說,Levinas的哲學不是它者哲學,而是主體哲學。Levinas的重要性在於:如何思考非同一的東西?去思考非同一者本身的思考也是非同一的。這樣的起點在主體的身上。

LevinasTI是現象學,我在世界與它者的直接遭逢。不是我構成他,而是他表現他自己self-presence,顯現他自己self-showing。(現象學:事物展現它自身,從它自己而來,表現它自己。不是我去構成對象,不是知識論,而是對象告訴我它是什麼。)

然而,這裡還是有self自身,還是個自同者。它者不該是自同者,而必須是無同一性的陌異性(陌異性:不僅我不能認識他,它也不是他自己)。這樣的它者是怎麼來的?

LevinasOB是考古學(探究起源、發生學),在我之中,它者已經到來。我的過去是創傷trauma,我和我自己的關係是裂隙gap,我不是同一的。創傷和裂隙不是指物理的傷口,而是指存有的傷口,是死亡。在我是我自己之前,它者已然導致了我的創傷。我帶著創傷,因此我是非同一的。

 

八、問:為何說TI是現象學?

答:p.74,上帝在它者在臉上顯示、表達他自己(kath auto/expressing oneself)。臉代表神聖者的神顯,是物自身如實的、如其所是的顯現。現象學預設了事物就是它自己,現象就是物自身。上帝不是神秘主義的不可現象化者,而是可現象化的物自身。

 

九、問:鄰人和陌生人有何不同?

答:p.75「鄰人」和「陌生人」不同。我會討厭鄰人,但我最憎恨陌生人。倫理學會討論鄰人,政治哲學會討論陌生人。陌生人,其存在是貧困的,是不可滿足的貧困。若是可滿足的貧困,只要給他他所需要的就好,沒啥可爭議的。不可滿足的貧困,其存在是匱乏的,不該給他任何東西。(TI的它者或他人,從來不是「陌異者」,頂多只是陌生人或鄰人。)面對無同一性的陌異者,我無須給他任何東西,還要接受他的無同一性。

 

十、德希達如何解Levinas的它者臉上有上帝之難題?(哲學史小辭典)

答;對德希達而言,它者裡面有上帝,但卻是帶來上帝之死,本源不再,沒有同一性。宗教上不可能,但哲學上則要放煙火。我是我自己的鬼魂,在我之中,我殺不死的是我自己的死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