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蔣興儀
馮老師在關於生命教育的演講時提到「身外覓菩提,如龜毛兔角」,非常發人深省的的兩句話。菩提不在我自己之外,菩提就在我自己當中。我試圖用拉岡和紀傑克的觀點來詮釋它。
為何菩提在我之外呢?或者說,為何菩提在我之中,而我不知道呢?因為那是我把它推到外面去的,一旦推出去,它就不再是菩提了,它變成了別的東西,變成了非菩提,難怪找來找去總是不到。
內在的菩提叫做菩提,外在的菩提叫什麼呢?它變成是龜毛兔角,是不存在的東西,但是我執意認為它應該是可以找到的,並且把它當成我的生活目標,那就叫做「理想」,例如,成就名望、獲取財富、改變世界……等。所以,內在的菩提叫做「菩提」,外在的菩提叫做「理想」。
我為什麼要把內在菩提推到外面去呢?因為它太過陌生與詭異,我無法承擔它,推到外面去,我就不用直接與它相遇,而是和它保持一段距離,用有距離的方式來與它聯繫。好比放風箏一樣,牽著它,想要它飛遠一點,但又還要保持它在我的視線中,不願它完全消失。牽著它不放手,給了我如斯的保障和保護,它這種存在狀態,可以讓我確定:菩提已然不在我的內心之中。
為什麼我又想要菩提,卻又不斷推拒它呢?在佛家的意涵裡,菩提能帶來大徹大悟的智慧,既是如此,它就不會是原先我們所熟悉的任何東東,不是實存現實,不是既定法則與規範。試問,既然我一直以來都只有我自身的熟悉性,當我與陌生且異質的菩提相遭逢時,我怎麼可能順利地就接受與承擔它呢?
一旦接受它,我等於徹底瓦解了我的熟悉性,那就是我的死亡。因此,內在的菩提即是我的死亡,是我的徹底改變。是我在活著的時候,我願意死。
關於生命教育,前輩們已經討論了很多實存肉體的死亡,而拉岡要發揮的則是弗洛伊德的死亡和死亡驅力,是我們活著時候的死亡。
馮老師在關於生命教育的演講時提到「身外覓菩提,如龜毛兔角」,非常發人深省的的兩句話。菩提不在我自己之外,菩提就在我自己當中。我試圖用拉岡和紀傑克的觀點來詮釋它。
為何菩提在我之外呢?或者說,為何菩提在我之中,而我不知道呢?因為那是我把它推到外面去的,一旦推出去,它就不再是菩提了,它變成了別的東西,變成了非菩提,難怪找來找去總是不到。
內在的菩提叫做菩提,外在的菩提叫什麼呢?它變成是龜毛兔角,是不存在的東西,但是我執意認為它應該是可以找到的,並且把它當成我的生活目標,那就叫做「理想」,例如,成就名望、獲取財富、改變世界……等。所以,內在的菩提叫做「菩提」,外在的菩提叫做「理想」。
我為什麼要把內在菩提推到外面去呢?因為它太過陌生與詭異,我無法承擔它,推到外面去,我就不用直接與它相遇,而是和它保持一段距離,用有距離的方式來與它聯繫。好比放風箏一樣,牽著它,想要它飛遠一點,但又還要保持它在我的視線中,不願它完全消失。牽著它不放手,給了我如斯的保障和保護,它這種存在狀態,可以讓我確定:菩提已然不在我的內心之中。
為什麼我又想要菩提,卻又不斷推拒它呢?在佛家的意涵裡,菩提能帶來大徹大悟的智慧,既是如此,它就不會是原先我們所熟悉的任何東東,不是實存現實,不是既定法則與規範。試問,既然我一直以來都只有我自身的熟悉性,當我與陌生且異質的菩提相遭逢時,我怎麼可能順利地就接受與承擔它呢?
一旦接受它,我等於徹底瓦解了我的熟悉性,那就是我的死亡。因此,內在的菩提即是我的死亡,是我的徹底改變。是我在活著的時候,我願意死。
關於生命教育,前輩們已經討論了很多實存肉體的死亡,而拉岡要發揮的則是弗洛伊德的死亡和死亡驅力,是我們活著時候的死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