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丟掉自己
這兩部影片當中的女主角,都是在察覺對自我的盲目與執著之後,丟掉了自己,才開始有另一種人生(這其中隱含著當代女性主義觀念的轉向)。讓我想起我的學生在「自我對話」這個課程的學習單上面寫著:「我跟我自己很熟,但我不認識我自己」。這兩句話作為上面那兩部電影的注解,真是絕佳啊!
前面的「跟自己很熟」表示對自我的支配與掌握,後面的「不認識自己」,表示這樣的支配與掌握,其實只是一種執著與盲目罷了。在自身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非自我」的,它不能透過「認識」去掌握(不屬於認識論),而是要在自身的「存在」當中去彰顯(是屬於存有學的)。
學校貼著謝錦 桂毓 老師的記錄片宣傳海報,上面寫著:「做自己,就是最大的反叛」。對比一般人通俗的「做自己」口號,這句話已經有了一個轉折:從外部轉而向內。也就是說,無法「做自己」並不是因為外在權威與制度的力量太強,而是內在自我的牽絆太強,故所要反叛的對象不是他人,而是自己。但這樣一來,這句話的意思就需要再加以釐清。
因此,我試圖重新解釋 謝錦 老師的那句話。
第一個命題:「要做自己,要找到自己。」(這好像違背我一貫的言論,對吧?不要急,請繼續往下看)
第二個命題:「唯一能找到自己、做自己的方式,就是把自己丟掉,就是反叛自己。」
第三個命題:「當我沒有了『自己』之後,我才剛開始體驗到怎樣才叫做『自己』。」
還可以把上面那三個命題,翻譯成我很少掛在嘴邊(但總是背誦在心裡)的哲學命題如下。
第一個命題:「人有本質。」
第二個命題:「人的本質不是那種原始的自然狀態,而是要透過行動去進行存有學的探究,去改變自身。」
第三個命題:「人的本質就是在他自身當中的非本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