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課時帶領學生讀《最近比較煩》當中的某些章節,以下是我寫的簡要導讀。

 

在每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厭煩」的意涵略有差別,但都是指「人對於自身之存在的一種虛無感受」。這樣的感受其實很常見,幾乎在每個人身上都曾經出現過。但是它之所以值得被討論,乃是因為:當我們採用某種方法想要逃避厭煩、擺脫厭煩時,我們往往會讓厭煩變得更加厭煩,變得愈發不可收拾。 最終,讓我們的生命情境變成極端糟糕的狀態。

 

為何人會對於自身的存在感覺到厭煩呢?尤其是自從現代時期之後,「上帝已死」的呼籲讓人們驚覺到:我們無法再依賴某個超越者來支配我們的生活,我們必須由自己來承擔上帝消失之後,在我們身上所留下來的裂隙與虛無。簡單來說,上帝是個「有」,而上帝一旦不再了,我們將會深刻體驗到我們自身處於「無」的情境。

 

面對「虛無」,會讓人感到焦慮、慌張、害怕,因為沒有一個確切的東西可以掌握,因為一切價值和信念都可被質疑,最終,我們開始懷疑的便是自己本身的存在(我為了甚麼而活著?我算是一個人嗎?我真的是活著嗎?)。此時,存在感的減弱令我們驚慌失措,這會迫使我們設法用強烈的情感來填補或增強「自我」的存在感。麻煩的是,一旦我們開始增強自我的存在感之後,不僅不會解除虛無,反而越來越覺得虛無很靠近,這時,厭煩感會加劇,對於厭煩的因應之道也會更加扭曲與極端。

 

尋求愉悅(pleasure)是增強自我存在感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對於愉悅的滿足要求,會越來越提高,普通的消遣所帶來的愉悅已經無法滿足我們,我們會去尋求特別的愉悅方式:逾越(transgression)

 

追求逾越所帶來的快感更能滿足我們。對於既定規範的違背,這個動作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刺激感,會令人亢奮。那些經常在禁令和規範邊緣游走的人,不只是想要獲得甚麼好處,更是想要體驗一種危險的享受,用突破限制的優越感與征服感來滿足自我。

 

倘若逾越變本加厲,逾越的行為也會越來越靠近暴力,可能是殘忍對待他人的暴力,也可能是無情蹂躪自己的暴力。它尋求的是「痛苦中的快樂」,一種極爽(jouissance)的快感,如性慾高潮般的快感。性慾經常和暴力鮮血連繫在一起,表示最大的快樂來自於極度的痛苦當中,當快樂與痛苦二者混合並同時達到頂點時,自我的存在感才能擴張到極致。

 

從愉悅到逾越,從逾越到極爽,所要迴避的都是上帝離去後,在我們身上所留下來的「虛無」。虛無為什麼這樣令人感到不安?為什麼讓人想要去逃避?因為虛無代表人要擺脫依附,代表人要捨棄自我,代表人的價值必須歸零,代表人必須改變,真正地要開始承擔自由。但是,通常我們都害怕自由,害怕沒有依附,害怕與虛無面對面。因此,我們寧可迴避,而選擇在厭煩感之中打轉,用痛苦和極爽來填充自我。

 

逾越不是超越(beyond)。逾越仍然關聯於自我,它是採用改變界限的方式讓自我獲得擴張。但超越就不同了,它達到了另一個層次的超脫,所超出的正是「自我」本身。逾越者只有自我,迴避虛無,因此他一成不變;超越者沒有自我,能接受虛無,他願意徹底改變。逾越和超越其實只有一線之隔,其實只在一念之間。逾越者只想要活,但並未真正活過;超越者是真正活過的人,因為他願意承擔心理的死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