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興儀

一旦案主向分析師索求愛,而分析師沒有回應的話,案主接下來會表現出憤怒、敵意、攻擊…等,這時出現的是【負向移情:恨】,跟童年時期無法獲得愛的表現是一樣的。

案主也許會表現對你的敵意與挑釁,不論你說什麼,他都要表示反對,都要表示不屑,都要頂嘴與硬槓。

案主可能會明確地告訴你,他看不起你,你沒有讓他獲得任何收穫,你沒有對他的病情有幫助。案主會攻擊你的專業。

案主還可能會表現出其他各種激怒你的姿態:冷言冷語、冷潮熱諷、像是說「你們學心理諮商的其實也都是自己心理有問題」、「你看起來很沒有同情心」、「你就跟那些傷害我的人沒兩樣」…等等。

分析師絕不能被激怒,同樣要保持不回應的姿態,不能陷入案主的計謀中。一旦你被激怒,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回應,他下次必定會故技重施。分析師被激怒也是一種反移情的表現,表示分析師在意案主所說的話,案主說中了分析師的某些要害,分析師自己確實有些問題沒有解決。

如果案主一直無法激怒分析師,那麼,最嚴重的地步,案主會以死相逼。也就是說,他會自殘或自殺,看看分析師怎麼做?看看分析師是不是還能繼續如此冷靜下去?

模擬了一個情境讓學生練習:你半夜接到你的案主電話,說他剛吞下一瓶安眠藥,這時,你該如何表現?比較適當的作法是,告訴案主:「我會處理」。然後打電話叫救護車,並且打電話給他的家人。一定要有危機處理的意識與動作,但是不必表現出驚嚇、慌張、恐懼等情緒。

通常,分析師最容易在這裡把持不住,開始流露出緊張:擔心是不是自己犯了錯,讓案主病情變嚴重,害怕自己會害死案主,指責案主為何要這麼做…等等。如果分析師表現出這種緊張,那麼之前的一切就會功虧一簣,之前所表現的那些冷靜和冷峻都會被案主認為是假裝。

案主開始知道分析師的弱點,他知道自己的自殺或自殘會帶來他所期望的回應,他下一次還會依樣畫葫蘆。這麼一來,分析師反而引導案主,傾向於自殺或自殘的動作。

如果分析師不陷入案主以死相逼的陷阱中,案主所有方法都用盡了,還是無法得到分析師的回應,則案主在這時會有很大的變化。學生說,案主「沒輒」了(說得好)。案主陷入極大的焦慮中,他會出現極端【歇斯底里化】,問分析師:「你到底想要怎麼樣?!」(What do you want?!)

這時,就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