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蔣興儀

那天看了一齣劇,看起來是老掉牙的劇碼,但有些值得玩味之處。

這種乍看之下是陳腔濫調的劇碼為何一再被重複?是因為觀眾百看不膩嗎?不是的。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一直重演這個橋段,我們很想要突破,但是有些困難,因此想藉由他人的展示來幫助我們突破。

我作了如下的劇情剖析:

2.一個兩難的情境被製造出來,男主角被迫要在情人和父母之間作出二選一的決定。父母基於一些阿里阿雜的理由(理由不重要,可以千奇百怪),反對男主角和女主角交往。(通常,配合劇情需要,兩難情境中的兩個選項可以任意配置,子女∕事業、國家∕手足、大奶∕二奶……)

3.男主角一定要嚴守悲劇主角的立場,作出身不由己的痛苦決定:「我能怎麼辦?我是逼不得已的!」也就是說,他必須是犧牲者,他所放棄的那個選項一定是他個人情感上比較重視的那一方(如果沒有此條件,就是歹戲了)。他要作出最大的自我犧牲,當然,一定是要放棄情人。

4.犧牲的理由是什麼呢?必須是比私人情感還要更大、更重要的理由:為了家庭責任、為了孝道、為了不讓妳進門之後受苦……。一定要有這種理想性的、社會規範的、象徵秩序的、高層價值的理由,男主角才配稱作自我犧牲(也才能堵住女主角的嘴)。

5.照邏輯理路來說,接下來男主角應該是抱著遺憾,痛苦但卻驕傲地活下去,他雖然犧牲但不後悔,因為他知道他是悲劇英雄。不過,這樣的安排太素樸了,沒有戲劇張力和突破的空間。今天的男主角有點特別,他一直持續關心女主角的情感生活,並帶有非常強烈的罪疚感。

6.觀眾會以為,是因為女主角過得很悲慘,被拋棄之後自暴自棄、沉淪賣身、遇人不淑、自虐自殘……等等。非也,非也,正好相反。女主角過得很好,她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很正常地和一般人一樣,努力與穩定地發展自己的情感與事業。

7.但是,在男主角眼中:「妳的快樂是裝出來的,妳的心裡始終都在淌血,妳用正常生活來掩飾與麻痺你自己,妳的一切不幸,都是我害的……!」為什麼男主角要把罪疚感的對象投射在女主角身上?事實上,他是因為背叛了自己的欲望而感到罪疚。

8.他自己的欲望是退回到當時的另一個選項,放棄父母和家庭,選擇情人嗎?大錯特錯,如果他選擇女主角,結局也是一模一樣,他依然有罪疚感,只不過是把對象轉移為父母。兩難情境的「真正難處」在於:不論選哪一個,都有絕對可支持的正確理由,但也絕對都會後悔。那麼,他的欲望究竟是什麼呢?是我一直都還沒寫出來的第1點。

1.他有焦慮,他的欲望要引領他去承擔他的焦慮。但是,他吞不下來此一焦慮,因為焦慮會逼他徹底改變,而他並不想改變,改變太可怕了。所以,他極力排除此一焦慮,他把焦慮簡化並製造為現實情境中的兩難情境,然後他就可以轉移注意力,假裝那個兩難情境才是當務之急,把兩難情境當作他不肯改變的藉口。但是,有了這個藉口,排除了焦慮之後,罪疚感卻將一直如影隨形地跟著他。

人生的悲劇並不在於面對兩難而無法選擇,人生的悲劇在於:我們不敢改變,而刻意要去製造兩難,逼自己搖擺在痛苦中。如果男主角一開始就把他的焦慮吞下來,就不會有接下來的這些情節,局面會如何?我們不知道,只知道他雖然也會很難受,但不至於拿自己的痛苦來讓自己爽。承擔焦慮的難受,會帶來自由,而非罪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