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國導讀,蔣興儀整理,2013.3.29  

本週閱讀:Slavoj Žižek的〈Neighbors and Other Monsters〉,出自《The Neighbor 

 

一、問:在Zizek那裡,它者的課題為何重要? 

答:生命中有個它者,將導致我這一生永遠不會跟我自己一樣,這是很棒的。讓我能跟隨我的欲望,欲求跟自己不一樣。這種不一樣是存有being上的,而不是知識論的,不是腦袋想要,就可以做到的。是我的存有讓我做到的。 

自從海德格以來就有這樣的想法。存有Being跟它自身不一樣,所以我也可以跟我自己不一樣。因為我來自存有Being,一開始存有Being就通過它者把它的差異給了我。 

因此,倫理關係是獨特的。例如:愛,必須愛那個沒有可愛的特質的人,我才能愛他。寬恕,是寬恕那不可寬恕的,才叫寬恕。 

 

二、問:為何要回溯過去的它者?這和當下面對它者有何關係? 

答:過去的它者,它能夠幫助我面對以後其他當下的他人。若我無法與他人相處,是因為過去的它者模糊不清。若我能回溯過去,領會它者與我的關係,我將能處理當下的各種問題。 

我們常說:「要對它者開放」,然而,它者如此地不確定與怪異,我們要如何開放呢?為什麼我們能做到這件事呢?因為在我生命的一開始,它者便已然造成我的創傷、破碎,我早已經做到這件事。 

過去,它者已經給我的很多東西,那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衝擊impact。而後來的每一次,我也還會有新的考驗。簡言之,它者在我的生命中,有兩個課題:(1)我如何面對當下每一個到來的它者;(2)我如何與過去它者遭逢。 

生命的起點是滅絕、是死亡,這讓我這輩子只做一件事:「活著我自己的死亡」。每活一次,我就壯大一次,我就越能對它者開放。心理分析的倫理學要陶養我們這種態度。它探討當代的種族主義和政治哲學:我會憎恨,是因為我恐懼;若我能夠不恐懼,是因為我已經開放、已經死亡。 

 

三、問:Zizek(當代心理分析)如何看待主體? 

答:對當代心理分析而言(哲學的心理分析,而非醫療的),主體subject(1)不是subjectivization把自己給主體化,我回溯過去,把我自己綜合起來,根據時效歷史的邏輯,說出自己的一個故事版本。(2)而是subjectivity,進入我自身的主體性,進入我的存有之匱乏lack of being 

換個說法,我們的psycho(A)不該被綜合synthesis,綜合是讓自己=自己,讓生命被統合起來。(B)而是要被分解analysis,分解是分析的終結時刻,我會進入我的主體性。生命中最初的分解過去早已經發生過,就在我第一次和它者遭逢的時刻。 

康德說,形上學是我們的本能nature,我們天生就會追求綜合和統一。然而,本能不是好東西。因此,心理分析要違反本能,要我們做到最難的事:analysis 

心理分析的主體是$:被罷掉的主體the barred subject。它重新解讀康德所說的那種形上學本能,它認為,我們在$的狀態下,會表現出另一種傾向,迴避$,希望自己是一個滿全的主體,希望自己只跟自己一樣。我們因此要克服的是這種傾向,簡言之:$→傾向於滿全的主體再一次做到$  

 

四、問:ZizekLevinas講它者,哪裡不同? 

答:複習一下Levinas(1)它者是一個質疑。當我正要把食物塞入嘴巴時,一個乞丐出現,他的在場presence本身就在質疑我:為何可以過得這麼好?擁有這麼多資源?(2)它者是一個命令,要求我承擔責任。(3)它者是一個呼喚,呼喚我要回應他,讓我懷疑自己為何可以是一個the same 

Zizek透過敘事的回溯,討論過去的它者對我的重要性。p.137要講自己的故事時,總是會碰到他人或它者,他不可能被整合到我的故事版本中,因為他不透明,他是奧秘。 

故事會講不盡,這是因為有它者。我向著它者暴露,無法阻擋他對我的影響。他在哪兒影響我?在我的存有核心之中core of being,在我的無意識之中。(叔本華、尼采也講無意識,但他們的無意識有宇宙論部份,不算是主體的。) 

 

五、問:無意識是我的存有核心,什麼意思? 

答:佛洛伊德說:無意識是我的存有核心。拉岡說:無意識主體,無意識是第二個主體的位置,主體不只是意識的。紀傑克說:無意識哪兒來的?從它者來的,它者給我的。 

它者在我的無意識的存有核心中,構成了我的「原初脆弱性」,將我給創傷化traumatize。原初脆弱性奠基了我的前倫理條件,使我向著它者產生構成性的暴露。(構成性:少不了、我永遠與之相關。) 

 

六、問:原初脆弱性,聽起來好像很「娘」(登峰用語)? 

答:怎樣的娘?娘好不好?到底要不要娘?這裡要作一點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 PC或政治不正確politically incorrect, pic的討論,關於陰性論述的澄清。(1)陽具中心主義phallocentrism:要被批評的暴力(2)軟弱vulnerable(俗稱的娘砲或心軟):市面上的女性主義頂多在這裡,對抗陽具中心的權力,但主張女人有本質。前面的這兩個其實是相互支撐的。(3)原初的、絕對的、脆弱的陰性primordial, absolute, vulnerable feminity:不論男人或女人,陰性是我們的主體性,我們存有的核心是陰性。最脆弱絕對最強大。 

若我們說「不要娘砲」,意思絕不是說「要硬起來」,反而是說「要娘到不行」,娘砲還不夠娘。因此,這不僅不會落入所謂的政治不正確,更不會退回素樸的政治正確。簡言之,用我們習慣的三步驟來說,(1)不要娘砲,要硬起來(政治不正確pic);(2)要娘砲(市面上的政治正確PC);(3)要娘到不行,絕對的陰性(心理分析,超出PC)。 

 

七、問:它者是「不可入的」,這到底對不對? 

答:Zizek有時會嚼滷蛋,說些不清楚的概念,也會前言不對後語。「它者是不可入的」,在這個脈絡中好像合理(叫我們不要想去掌握他,不要落入自同者的暴力),但對照整個理論則有很大的漏洞(讓倫理關係中止)。這牽涉到對於「無意識」之概念的兩種解讀。 

(1)無意識的第一個層面:不知道unknow。如果是這樣,它者和我二者都是不可入、不可穿透的,二者內在都有個潛藏的神秘核心。在這樣的情況下,二者不可能有關係,也無法負責。這裡面將沒有倫理學。 

(2)無意識的第二個層面:存有之匱乏lack of being。破碎、沒有同一性、沒有本質。主體被罷掉、被廢除、自我在場消失、本質被抹逝。 

因此,當我們說「它者不可知,有三種意思。(A)尚未去理解。(B)不該也不能去理解。(C)一切發生得太快,火石電光之間,來不及理解,理解力來不及跟上、破碎了。A沒啥好說,根本沒把他放眼裡。B看起來好像謙遜,但卻是把對方給神秘化,讓我們之間產生隔閡。C才是我們這裡要說的。 

 

八、問:我和它者,是怎樣的關係? 

答:並不是兩個端點(它者、我),中間有一段關係。而是兩個端點本身,就是開放(它者被罷、我被罷掉),開放本身就是關係。關係不是由兩個封閉的端點所組成。 

兩端點、關係。有三種情況:(1)兩端相互可進入、可掌握。這是自同者的相互排除,是權力的關係。(2)兩端不可進入、不可掌握。於是兩邊各自遠離,建立不了關係。(3)兩邊大爆炸之後,自由地連結,關係是開放的。(我們不支持1,但也不該變成2,要堅持成為3。) 

因此,p.146主體的臉是虛妄的,臉底下有深淵。他是他自己的空洞與深淵,他將喚起了我自身之中的空洞和深淵。 

 

九、問:Zizek看待它者和創傷,和一般的理解很不同吧? 

答:Psycho有兩個走向。(1)spirit,黑格爾、納粹是這邊,是陽剛、雄壯,走這邊會死一堆人。(2)soul,詩人,是脆弱性、陰性。(舉例,尼采的思想內容很陽性,但是他的書寫很陰性,具有解構的風格,哲學是書寫。) 

心理分析的psycho,是soul的這一種。我們的心靈是創傷的(不統合、不綜合),而且是原初創傷。佛洛伊德之後,拉岡和紀傑克將「創傷」發揮的淋漓盡致,它不是一件壞事,相反地,是一件好事。 

佛洛伊德大多是用「性的」創傷sexual trauma,但是紀傑克的創傷不是性的,而是關聯於「它者」。創傷是原初脆弱性,由它者帶給我的。 

 

十、問:Zizek看待它者和創傷,和一般的理解很不同吧? 

答:對象ob-ject是把某物對立在面前,會去對立,是因為假設了他之中有個不可進入的核心。因此,「不可進入」仍是一種把它者給對象化的邏輯。防止了陰森可怖的、怪異的、令人震驚的它者影響到我。 

巴塔耶區分兩種「非知」non-knowledge(1)一種是不可進入的inaccessible,這是放在對象身上,表示它仍是知識上完整的,但卻是空白的。(2)另一種是絕對的非知absolute non-knowledge,這是放在主體身上,表示我這邊的知識系統會支離破碎。我們在講的是後面這一種。 

補充:一般的人權right of human支持人之中有普遍的本質,心理分析的$會把這個「本質」拿掉,主張「非人之權利」right of inhuman。這部份後許有機會要繼續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