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興衰史(6):自我被取代

自我6.jpg

六、自我被取代

 

《優秀的綿羊》一書中說道:所謂的「菁英」,「不過是一群在終生競爭的集中營裡茫然的生還者」,作者本身也是這個生還者。意思是說,在升學主義的集中營裡,敗下陣來的人已經奄奄一息地被淘汰出局,而存活下來的人呢?在動作上都表現得很積極,持守著文憑主義。「文憑主義:生活的目的變成了收集金色星星,於是你不願意再為課外活動而忙碌,任何無法寫進成績單或履歷表裡的事情都引不起你的興趣了。」生命如果只剩下文憑,難怪,我們的內心也就相當迷惘和徬徨。

文憑主義下的自我,是個消費主體。消費主體區別於生活主體、勞動主體。這是指我們凡事都以交換、划算、斤斤計較、討價還價等,來面對所有事務:就學、工作、愛情、人際。

於是,我們常會問「學這個有什麼用?」而這個問題中的「用處」,是非常功利性質的,要和實質的、具體的獲益劃上等號,而無關乎那種抽象的、精神上的、心靈的用處。

於是,大學的選課課表,看起來就像是大賣場的每月型錄。每一門課程的上方,被選課者暗暗地標示了「特價、優惠、超值」等標籤。搶課的方式,就相當於大賣場的限時整點特賣會,當下的時段,氣氛超火熱。其實,不只是課程,就連我們每一個人本身,也在幫我們自己貼上「特價、優惠、超值」的標籤。

於是,最受歡迎的工作,就是網紅。網紅不僅可以放在數位檯面上展示,更是聚集粉絲人氣,和響噹噹的金錢落袋的工作。

於是,打造「自我品牌」,找到自我行銷的方法,現在成了「自我實現」的唯一途徑。這看似某種自我崇拜,抬高自我的地位,但其實只是「自我商品化」。自我並沒有被看重,它就像架子上一個又一個的商品,只顧著把它上架,幫它作統計,幫它做廣告,擦乾淨,修飾一下。過一陣子,它就過時了,不再有人氣了。商品最大的特徵,就是「短效」。自我是短效的。

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們所熟悉的「自戀」一詞,已經不太夠用。自戀還意味著對自身的過度看重,具有自我中心的傾向,還有一個可以去愛的對象:自己。但現在的狀況是:自我已經變得無限透明,以及完全外在化,變成諸多表面事物的堆砌,隨時可以拿來交易,也可以任意轉變,不存在著一個長期可以去愛的自我。

這似乎營造出自我感覺良好,但事實上,我們越來越糟,與自我疏離得更遠,自我越來越成為「祛中心的自我」(decentered self)(這裡是負面的意思,指的是自我疏離。而不是那種考量到他人、擺脫自私的正面意思)。

「自我」一詞逐漸空洞化,不再有什麼更值得深入探討的同一性、人格、精神等內涵。然而,這種空洞化,卻填入滿滿與商品相關的術語,是一種被填滿的空洞。「自我」已經被取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