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力比多經濟(二):拉岡(J. Lacan)的極爽或快感

 

佛洛伊德的力比多經濟,可以說是對於自我和對象之間產生情感聯繫的一種「中性的」解釋,說明了一般的狀態。

但是,佛洛伊德也觀察到,很多時候,我們的力比多經濟並不是經常停留在這種一般的穩定狀態,而是傾向於去追求大量刺激的「極端的」狀態。這就是他在《超出快樂原則》的傑出論述,這個論述反而更能解釋更多有問題的現象,尤其是個體的神經病理現象,和群體的暴力現象。也就是說,「超出快樂原則」對於「問題診斷」是更有幫助的。

於是,在拉岡和紀傑克那裡,「力比多經濟」一詞的焦點便有了不同的意涵,它不再侷限於狹義的「恆定、穩定」的意思,而把追求大量與過度的刺激這種心理運作也包含進來,甚至變成是主要的心理現象。可以說是一種「反力比多經濟」的力比多經濟。因此,「力比多經濟」一詞從此變得更為廣義,指的是「心理的運作、情感的邏輯、欲望的經濟」,甚至是「快感、享受的經濟」。關於「回歸佛洛伊德」之口號,拉岡並不是忠實地詮釋佛洛伊德,而是把佛洛伊德忽略掉或尚未說出的部份,加以強化和發揮。

在拉岡這裡,力比多經濟著眼於人際間的、互為主體的心理運作,主要的運作目的是情感依附。「主體的欲望是它者的欲望」這句名句說明了欲望的相互牽連與指涉。「我」(主體)並不具有某個內在的、深層的、本真的、核心的自我,「我」是由「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e)和「超出主體」(trans-subjective)的影響所構成的(「超出主體」是指社會文化的象徵界,在此不特別強調)。

主體用「它者想要什麼?」(「它者」可以是母親、父親、其他人、社會等)來構成自身的欲望。這可以區分出三種不同的欲求。主體欲求的是:1.欲求為他所欲,2.欲求他,3.欲求他之所欲(翻成白話就是:1.我想要他要我、2.我想要他、3.我想要他想要的東西)每一種都各自有其運作的細節,各種也可能有所重疊(這裡不細說)。

然而,主體經常遭逢到的是:這樣的欲望總是不能獲得滿足,它者總是過多或過少,讓主體錯過了滿足。因此,主體會設法環繞著「欲望不能被滿足」的情況,來獲得「倒錯的享受」,亦即,環繞著不能獲得的對象繞圈圈。

例如,某個有著不安全感的人,他總是擔心他的朋友會背叛他,於是,他的交友會出現詭異的情況。當兩個人的交情要朝向更深入的情況進展時,朋友明明什麼都沒有做,他會開始懷疑朋友的誠意,質疑朋友在背後說他壞話,認為朋友在操弄他或設計他。直到朋友受不了,主動離開他為止。簡言之,他在尚未被背叛的情況下,就先預想朋友的背叛,造成朋友的離開,然後他就可以真的去指控朋友的背叛(你離開我了)。這個由他主動製造的「友情無法完美」的劇碼,為他獲得倒錯的享受,享受其中的受虐極爽,與被背叛的受害激情。

一來,他無法承受真正的愛,會為自己帶來徹底的改變,愛不僅給予歡樂、安慰、安全、渴望,同時也會伴隨掙扎、焦慮、失望、心傷。二來,他也無法接受愛與分離二者必然會存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愛上他人之後的分離,是更為痛苦的。迴避這些,停留於被背叛的激情享受,相對上容易得多。

「欲望不能獲得滿足」所揭示的是:主體能跟隨欲望,為自己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敞開和改變,不停留於滿足的依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y66621 的頭像
    jsy66621

    蔣興儀的學術和日常散文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