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寒假讀書會

第二次,2013.2.5,《西藏生死書》第一部,第七章至第十章

 

五、問題:我們常常會設定努力的目標,比方說要減肥要存錢要維持運動習慣,然後會開始有一段達成目標的努力期。過程中也許是繼續堅持然後終於達到目標,也許是放棄,並找出各種合理化的理由。完成目標與我執,突然讓我覺得有某種程度的類似性。以上所舉的例子,如減肥什麼的,是很明顯的外在目標,有一些目標是所謂比較內在的,是個性上的,比方期許做個大方的人之類的,但這仍然是外在的目標。去我執,也必須先設定一個我執,才能開始去。因此去我執也變成目標。行為有可能不設定目標沒有方向性嗎?如果沒有先設定要去我執,那麼我執怎麼能去除?【觀念思辨】

 

回答: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澄清對於「去我執」和「執念」的想法。我重述一此問題:當我覺得需要去除某個執念的時候,到底那個執念、障礙存不存在?是不是我先設置了障礙、創造障礙,然後才讓自己要做到去我執?

去我執,並不只是「確定某東西為障礙,想出對付障礙的方法」而已,如果只是這樣的話,一來,可能還未深入執念的內涵,二來,這個過程本身很可能就形成了另一個新的執念。瞭解障礙的脈絡與緣由,想想它對自己來說為何是障礙,探討自己處理障礙的方式是否讓障礙增大、增生等等,這些都要包含在對執念的思索當中。

 

 

六、討論記錄整理

 

1.信仰是什麼?信仰不必然關聯於神或永恆的設定,而是一種思維狀態。若是我們還支持「信仰」這兩個字,則要讓信仰成為思維的起點,而不是思維的終點。下列的三種信仰,只有第三種才能稱為真實的信仰。

(1)一神論、多神論:我有確定的宗教信仰。

(2)宗教的無神論:我拋棄宗教,但卻把科學理性、政治理性等意識形態當作唯一的信仰來崇拜。

(3)徹底的無神論:我不要神,也寧可不要其他類似神性位置的觀念,我願意在觀念當中安置懷疑、不確定性等,讓變異不斷發生,這時,才是思維的起點。我才算是開始準備要去信仰:信仰那個自從上帝隱退之後,祂所安置在我內在之中的虛無與變異。

 

2.擺脫我執,「自我」該何去何從?

(1)自我的單純沒有:拋棄個人情感與情緒,與萬事萬物保持距離,冷眼笑看人間或讓事務自然發展。這樣只是讓自我遠離外在紛擾,以避免自我內在受到干擾。自我只是「遠離」某物而已,它自己本身並沒徹底「分離」、破碎、變異。

(2)自我的極大化:離開小小自我,朝向與大自我的融合,追求狂喜的神秘經驗並一次又一次需要更加強烈的狂喜。這並沒有離開自我,更可能在追求狂喜的過程中,因為拋棄小小自我、拋棄世俗倫理,而做出對他人或對自己可怕的事。

(3)自我的創傷化:在絕大的困境中,經歷徹底的死亡,叫做創傷。創傷是一件好事(但它是不可主動去追求的喔),創傷擊碎了自我防衛,給我們一個死亡的機會。當我們不接受創傷、極力防堵創傷時,我們才會對「創傷」二字感到害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y66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